“谁欠费我就鼓励俄罗斯打谁” 特朗普发出威胁后18国宣布达标

潮新闻 记者 屠晨昕2024-02-18 23:36全网传播量23.7万
00:00
00:00

“如果北约成员国军费不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那么当它们面临俄罗斯的攻击时,我不仅不会保护这些国家,甚至会鼓励俄罗斯攻击它们。”

还不是美国总统、甚至连总统候选人都还不是的特朗普,在大年初二的一场竞选集会上说出的这番爆炸性言论,马上在北大西洋两岸引发“舆论海啸”。一周来,白宫、北约和欧盟都批评了他的言论。

2月15日,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防长会期间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不过嘴上批归批,北约各国“身体很诚实”。当地时间2月1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防长会上宣布,在31个北约成员国中,今年将有18国达到GDP2%的国防支出目标。而在2014年制定这一目标时,仅有3国达标。

最新消息是,当地时间2月17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德国总理朔尔茨重申了今年和更长时间里将GDP的2%用于国防的承诺。据德国政府提供的数据,德国2024年国防预算为创纪录的734.1亿美元,已达到GDP的2%的标准。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更是宣称,该国可能会将军费增加到经济产出的3.5%,以扭转多年来对武装力量的忽视。

2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北约总部一角。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数据,欧洲目前军费平均占GDP的1.6%。欧盟三大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去年的国防预算仍低于北约目标,不过它们都计划在未来几年实现这一目标。

作为冷战产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当今全球最大的军事同盟,在冷战结束30余年后的今天,面临着哪些困境?如果特朗普上台,会不会真的让北约走向终结?为此,潮新闻请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昌志。

2023年4月22日,瑞典举行反北约、反军演抗议活动。新华社发(帕特里克·埃克斯特兰德 摄)

潮新闻:目前北约会费其各国是如何分摊的?会费是否归在各国国防预算之内?为何各国都对军费提到GDP的2%如此不情愿?

许昌志:北约2024年的会费,也就是它公布的2024财年预算为24.68亿欧元,其中民事部分是4.38亿欧元,比2023年增长18%,军事部分为20.3亿欧元,同比增长12%。

北约会费各国分摊支出的比例大概是:美国16%、德国16%、英国11%、法国10%、意大利8%、加拿大6%、西班牙5%、土耳其4%、荷兰3%、波兰和比利时均为2%,挪威、丹麦、罗马尼亚、希腊、捷克、葡萄牙均为1%,其它都不到1%。这些会费都是由各国国防预算来支出的。

2014年,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之后,北约举行的威尔士峰会上就要求各成员国把本国国防预算所占GDP的比例提升到2%以上,并决定到2024年实现该目标。

但此后这个目标的进展比较缓慢,因为欧洲各国普遍认为有强大的美军在,自己可以减轻财政负担,把钱用于民生和福利等领域。到2017年特朗普上台,北约欧洲成员国和美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激烈的矛盾斗争,特朗普也采取了很多手段来施压。等到2021年拜登上台后,为缓和美欧关系,美国对欧洲的压力又有所减小。

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洲各国尤其中东欧国家产生了安全焦虑,开始主动增加军费。比如波兰,2022年其国防预算占GDP的2.4%,2023年达到3%,2024年又提高到4%。

法国外交部长塞茹尔内直言,欧洲在维护北约这一军事联盟的同时,须加强自身安全建设,从而拥有第二份“人寿保险”。

2023年4月4日,北约在布鲁塞尔总部举行芬兰加入北约仪式。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潮新闻:北约是标志性的冷战产物,在冷战中与华约长期武装对峙,但迄今北约依旧存在并大幅东扩。如今北约的存在是否符合其会员国的国家利益?

许昌志:北约本来应该随着冷战结束退出历史舞台,但是30多年来,北约反而利用战争和冲突不断实现续命扩容。特别是过去的两年里,北约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俄乌冲突实现了再度强化。

从2022年的马德里峰会到2023年的维尔纽斯峰会,推动北约完成了冷战结束后最重要的战略转型。有分析人士认为,北约完成了从“欧洲的看护犬”向“美国的攻击犬”的转变,从“西欧的保护者”变成了“世界警察”。

北约这种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现实动因,具体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美国的极力推动。北约首先是美国的北约,然后才是其他成员国的北约。美国为推行全球战略特别是对华战略,把强化盟友关系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北约这两年的转型和发展其实是美国不断强化与欧洲盟友关系的阶段性成果,是美国为了推行全球战略而撬动盟友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建立制衡中国的战略包围网的重要一环。

第二,西方国家的集体焦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东升西降的总体趋势使西方国家产生了严重的集体性焦虑,在最近几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讨论的都是西方衰落与应对之策。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些欧洲国家才能够顺从美国的意愿,和美国一起联手去制约非西方国家,特别是中俄的发展。

第三,俄乌冲突的直接后果。俄乌冲突催生了当前欧美的一种独特的“政治正确”气氛,这种“政治正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北约的全球化以及对俄中采取强硬立场。

2024年2月12日,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从朴茨茅斯出发,参加北约自冷战以来最大规模演习。图源:视觉中国

潮新闻:当今北约面临哪些主要的困境?其内部存在哪些罅隙?

许昌志:当前北约成员国在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

一是围绕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的分歧。部分欧洲成员国极力推动乌克兰入约,但以美国为首的其他成员国反对,担心如果乌克兰加入,那么要么就要被迫履行北约有关集体防御的规定、与俄罗斯直接爆发冲突,要么就不履行这些规定,但这又会对北约的国际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所以还是采取了折中方案,搞了一个没有时间表的入约路线图,同时继续维持对乌克兰的军援。

二是围绕欧洲安全格局的分歧。北约的东翼成员国和西翼成员国存在不同意见,东翼成员国为获得美国的永久保护,在很多问题上甘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但对法德等传统欧洲大国而言,虽然在安全上要依赖美国和北约,也希望能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而不是完全追随美国的节奏。

三是围绕北约应聚焦欧洲还是转向亚太的分歧。美国和少数北约成员国,包括应邀参与北约峰会的亚太四国(日韩澳新),都在推动北约转向亚太。但是多数欧洲国家并不想把阵营对抗态势从欧洲复制到亚太。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表示,北约是北大西洋组织,而日本不在北大西洋。再比如,美国要求北约把中国列为“威胁”,但欧洲成员国并不完全赞同,最后经过妥协,把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欧洲更重视家门口的俄罗斯,而不愿把重点放在遥远的亚太。

欧美矛盾是北约内部长期存在的最严重结构性矛盾。欧洲现在特别担心2024美国大选后,美国对欧政策发生大的转折。此外,在北约欧洲成员国内部之间也有矛盾,比如土耳其与许多成员国的关系都比较紧张。

北约这两年大规模扩军,已经影响到各国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这种变化与欧洲根深蒂固的和平主义是不兼容的,恐怕会带来新的矛盾甚至动荡。

2019年4月2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与到访的斯托尔滕贝格会谈。新华社/路透

潮新闻:如果特朗普再度成为美国总统,会不会如他所言让美国退出北约,从而让北约走向衰落?

许昌志: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手段有所区别。我们观察美国时,不能过于夸大美国的“驴象之争”以及三权分立的内部矛盾。

美国维系全球领导地位主要有四大支柱:第一个是贸易、科技、金融相互交织的世界体系,第二个是军事和联盟相互支撑的帝国霸权,第三个是宗教、语言、人权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第四个是在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韧性、社会活力和修复机能。

无论两党谁执政,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都会全面动员盟伴体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回过头来看特朗普有关北约会费和国防预算的相关言论,他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国内政治议程的考虑,与当年担任总统时是一脉相承,其目的在于推动北约转型,向着更符合美国全球战略的方向转型,而不是推动北约消亡。

而特朗普这种做法,属于他一贯的“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套路。

北约自身有着寻求生存和扩大的内在需求,就要刻意造势,树立强大的假想敌,然后强化自身军事能力和指挥体系。从长远看,北约要想进一步发展,还是要力求避免成为大国直接对抗的工具,否则这种对抗很可能会激化它的内部分歧与矛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