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博物馆成为了大家春节假期打卡的新时尚。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人从众”,还有不少网友蹲点抢预约开放名额,直言:“难度不亚于春运抢火车票。”
在博物馆打卡重磅大展、了解历史之余,也有不少游客发掘出了逛博物馆的“新姿势”,寻找文物中隐藏的“明星脸”。
2月17日,#魏晨你咋在这#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晒出在徐州博物馆看到撞脸魏晨的雕像,引发热议:“连本尊来都会惊讶的程度。”据了解,该雕像位于徐州博物馆三楼“金戈铁马——徐州古代兵器陈列展”,目的是为了展览“甲胄”。
同样在博物馆三楼,在俑秀凝华展厅,有游客发现了长相酷似姚明的陶俑:“这笑容,这弧度,和姚明那张图一模一样。”
除了撞脸明星,游客还可以在徐州博物馆发现不少“宝贝”。《琅琊榜》朝堂辩论中让黎老先生出山的“玉蝉”、《少年王卫斯理》白素穿的“金缕玉衣”、《隋唐英雄传》秦叔宝拥有的“黄金锏”……不少影视剧、电影中出现的道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
在#魏晨你咋在这#的微博话题中,也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春节期间在博物馆偶遇到的“明星”。
比如,和魏晨同为快乐男声出道的苏醒,被网友在博物馆找到了“前世”。
在安徽石榴博物馆刚穿越而来的“胡歌”,下一秒,已经在别家博物馆“被偶遇”,晒起了被子。
在西夏博物馆,有游客发现正准备“打仗” 的孙红雷,披肩造型酷似其2011年拍摄的电影《战国》里饰演的“孙膑”。
还有不少董宇辉的粉丝趁着假期打卡了“兵马俑博物馆”,之前,董宇辉曾透露自己曾经在兵马俑博物馆做过导游,一年之内去了17次,撒贝宁还曾对他开玩笑:“董宇辉当导游的时候,团报的人数是最多的,因为大家都想在一个活生生的兵马俑的带领下去参观兵马俑,那感觉很特别。”
在上海震旦博物馆的一尊辽代阿南像则引发了打卡狂潮,远远一看,长得像“郭德纲”。
神似“郭德纲”的文物还不止一个,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尊三彩牵马俑,从长相到神态都被称作“古代郭德纲”,网友戏称:“这是照着郭老师倒膜做的吗?”
之前在卢浮宫金字塔展区也有网友偶遇到了“郭德纲”,有评论称其为:“白天在德云社说相声,晚上在卢浮宫座雕塑,写个小说名叫《重生之我在德云社说相声》。”
在卢浮宫,被发现的不止有“郭德纲”,还有和魏晨同年出道的快乐男声“张远”。粉丝更是笑言:“我还以为能有多像,没想到张远直接站里面。”
文物明星脸的流行,折射的则是持续升温的“文博热”“博物馆热”。
排队预约观展、打卡博物馆、与文物近距离“对话”……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文化需求愈加旺盛,不少文博单位也纷纷抓住机会,活跃于社交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
在这之前,不少博物馆推出的文物表情包系列也曾引发网友热议。
例如刷屏朋友圈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无语菩萨”和“击毙你罗汉”,被称作“尊嘟假嘟”的江西博物馆青瓷四系羊形尊,来自河南洛阳博物馆十分戏精的“驯马俑”……
文物明星脸“出圈”的背后,也少不了文博单位的助力。
例如徐州文旅于去年就曾发布“魏晨”雕像的相关视频,引发粉丝讨论,引发小范围“出圈”。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也曾发布郭德纲相关话题:“我猜是因为郭德纲老师之前来陕历博带过马,一想叫‘麒麟’吧,但是我没有证据。”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话题相结合,既不违和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让大家在逛博物馆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文物自带的历史底蕴和艺术气息,也能用更新奇的角度发现更有趣的东西,引发“文化破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