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正月初五,宁波野生动物园内,锣鼓喧天。一条金龙追随着龙珠上下盘旋,舞龙队员使出看家本领,不断变换着盘、滚、翻、跳等姿势……金龙时而翻腾飞跃,时而围绕成圆。
2月14日,奉化条宅舞龙队在宁波野生动物园表演。 记者 周文丹 摄
精彩的表演让观众目不暇接,纷纷掏出手机拍摄。“很多年没看过这么热闹的舞龙表演了,太意外了,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来自象山的游客陈挺一家四口直呼“大饱眼福”。
舞龙结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的省级传承人、奉化条宅舞龙队队长陈亮亮放下龙头。20多分钟的翻滚跳跃后,他的额头上已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虽然累,但更多的是自豪!”返乡10余年后,陈亮亮一家人让更多人爱上了奉化布龙。
日均一场,舞龙订单排到元宵后
今年正值农历甲辰龙年,舞龙队比以往都要忙。“不好意思,我再接个电话。”采访频频被手机铃声打断,陈亮亮不时打开备忘录确认行程和敲定细节。“从兔年腊月起演出的邀约就没断过。近段时间,平均每天就有一场演出,最远的已经接到了元宵节去广东舞龙的邀请。”挂完电话,陈亮亮不好意思地说。
陈亮亮一家人“与龙共舞”的故事,要从陈亮亮的出生地宁波市奉化区条宅村说起。
“我们村舞龙已有800多年历史。到了我爷爷那一辈,村里舞龙舞得最好的有两位姓陈的村民,其中一位是我的爷爷陈银康。”从小耳濡目染,每回听到爷爷的事迹,陈亮亮就特别骄傲,“我的父亲陈行国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奉化布龙)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奉化布龙的第五代传人。父亲从10多岁起就跟着爷爷舞龙、做龙,与龙共舞已50年。”
眼前的陈亮亮,戴着眼镜,肤色白皙,一副温润柔和的模样。可一举起龙头,陈亮亮的面容、眼神、身段立即闪现出一股英气,转身抬头摆动间,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美感。
这条让陈家三代痴迷的奉化布龙,是目前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舞龙之一。据《奉化志》记载,南宋时期,奉化条宅村就已有舞龙表演,它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2006年,奉化布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亮亮5岁起就跟着父亲舞龙。有一天父亲扔给他一根木棍,教他左甩右甩。后来他才知道,那叫“八字舞龙”,是奉化布龙最基本的一个技艺。
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奉化布龙的主要特征,传统的龙舞蹈有盘、游、翻、跳、戏等20多个套路。
在陈亮亮这一辈新舞龙人手中,奉化布龙的技巧性和观赏性又提升了一个层级。“我们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编创出了直躺、摇船、荷花、高塔盘等新动作,不仅将奉化布龙舞出了精气神,更舞出了自己的特色。”目前,陈亮亮还在研究新动作,希望能更多体现奉化本地特色。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不做,就没了”
如今的陈亮亮,是奉化新一代舞龙高手、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员和教练员……可时光往前倒退10年,陈亮亮可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龙为伍”。
2013年大学毕业后,怀揣“看世界”梦想的陈亮亮,先后从事过销售、机械维修、出租车司机等职业,还在城里买了房准备安家。
每次回家,他总会看到父亲陈行国在做龙。条宅村虽世代以龙为荣,但族人深知光靠舞龙、制龙养活不了全家。为了补贴家用,陈行国在工厂谋了份差事。1998年的一次意外事故让陈行国右手只剩下一个大拇指,再也不能舞龙了。放不下布龙的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制龙。一次次练习后,他慢慢适应了6个手指的分工配合,直至能够娴熟地制作布龙。
“奉化布龙的制作,讲究的是轻巧灵活,竹子的韧度、厚薄、品种,还有年份都是有讲究的。”当了20年的龙头手,陈行国太清楚舞龙者需要什么样的道具龙了。“不能太重,重了消耗舞龙者的体力影响速度,轻了会削弱龙的气势,也不耐用。”
一来二去,陈行国做布龙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舞龙队慕名而来选购。只要条件允许,他还会教他们舞龙。由舞龙到做龙,由演员到教练,陈行国的角色变了,但对奉化布龙的热爱不减分毫。
陈行国一家一起制作奉化布龙。 受访者供图
“你为什么总是在不停地做龙?”一次回家时,陈亮亮问父亲。“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不做,就没了。”父亲脱口而出。
看着父亲仅剩一个大拇指的右手,陈亮亮心头一颤。“离家后,父亲的这句话经常从我脑海中蹦出来。”陈亮亮说。后来他琢磨起了创业,父亲对他说:“既然都要花精力,为什么不把现有的做强做大。”陈亮亮心知肚明,父亲说的是传承发扬奉化布龙。这一次,他心动了,和当时在宁波市区工作的姐姐陈晶晶深聊了一回。
“政府部门出台了措施保护传承奉化布龙”“小学、中学都开出舞龙班了”“现在表演、比赛的机会也多”“‘草根’舞龙变‘高大上’了”……那一晚,两姐弟越聊越起劲,强烈地感受到“传扬非遗大有可为”。最终两姐弟决定,回家创业!
一家人合力将龙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走进陈行国的布龙工作室时,一家人正在赶制福建客户定购的布龙。女儿陈晶晶正在给龙头安装LED灯带,父亲陈行国做龙尾,母亲陈亚萍缝制龙鳞,儿子陈亮亮做龙珠……“我这个老师傅现在给他们打下手咯!”陈行国骄傲地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奉化布龙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将中国龙文化发扬光大,“如今,后继有人,我也放心了。”
如今,陈亮亮成为了舞龙队的灵魂人物,将舞龙带到了更大的舞台。由陈亮亮掌舵的奉化条宅村舞龙队,有23名队员,最大的33岁,最小的17岁。去年,他们参加了杭州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暖场环节的表演,与其他几支来自全国各地的舞龙队一同上演了精彩的“百龙大战”。
近几年,陈亮亮还把奉化布龙舞出了国门,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这些年,我们去过英国、土耳其、韩国,每到一个地方,听到当地人为我们表演发出的欢呼声时,我觉得我的人生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陈亮亮说,他想让更多人知道舞龙。如今,他4周岁的双胞胎儿女也开始学舞龙了。
陈亮亮不止舞龙,也教舞龙,教进了幼儿园、中小学乃至高校,一周有5天时间都有教学工作。今年1月,陈亮亮还受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文体广旅局邀请,参加了第十一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舞龙舞狮培训班”的指导教学工作,为期半个月,帮助当地组建舞龙队6支。这也是奉化布龙在国内最远的一次“旅途”。
陈晶晶辞了宁波市里艺术设计的工作,回到条宅村的老宅,继承父亲的技艺成了制龙高手。她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制作的布龙不仅“畅游”国内,还出口到了美国、英国、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
“我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奉化布龙的魅力。”春节前,奉化布龙与腾讯旗下手游进行了深度合作,这也是奉化布龙与电竞游戏的首次跨界合作。陈晶晶介绍,游戏以浙江的自然风貌与奉化布龙为设计原型,在关卡场景和角色皮肤中还原了传统技艺,他们希望通过游戏这个载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奉化布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