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上虞这些以“龙”命名的地名 你知道它们的来头么?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冯洁娜 通讯员 唐钏2024-02-16 16:29全网传播量1027
    00:00
    00:00

    龙年说“龙”,据悉,《地名志》记载上虞境内带有“龙”字的地名有53个,此外,民间还有众多尚未收编入书的“龙”地名。这些与“龙”相关的地名,不仅见证了上虞的发展,也传递着上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上虞的“龙”地名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龙山,古有“十里龙山九个湾”之称,山脉逶迤似龙,一脉延伸到曹娥江边,似龙头吸水,故称龙山。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之二十一载“龙头山亦称龙山”。由龙山延伸开去的有龙山隧道、龙山桥、龙山河、龙山路、龙山隧洞、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龙山公园、龙山社区、龙山望府、龙山玫瑰园。

    位于曹娥街道南部的卧龙山,因山势如青龙长卧,传说由青龙化成,故名。此外,还有因山上有龙湫、状如五龙同窟得名的五龙山,山岗形似龙头得名的龙头岗,山岩裸露、山形逶迤似龙得名的石龙山,山上有龙皇塘寺得名的龙塘山,山上有九条龙状楞背、如九龙相会得名的龙会山。

    也有以“龙”命名的村庄,如龙江村、龙山村、龙浦村、龙马村、白龙潭等。“龙山村处大山巅,其山势如长龙蜿蜒,1956年成立高级社曾以龙山命名,2006年复名。2006年4月由油竹坪、蒋山、里蒋三村合并而成。”上虞区民政局区划地名和社会事务科负责人介绍。

    上虞区还有不少与“龙”有关的道路,如位于百官街道东部的龙虎山路,因路经龙虎山,以山名路。建设中的化龙路,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南片,南起永仁路,北至悦江路,采词自明代王阳明《赞双笋石》“等贤应得化虹龙”,故名。除此以外,还有龙盛大道、龙鹤路、龙湾路等以龙命名的道路。

    与龙有关的桥,不少还包含着历史故事。如位于长塘镇桃园村木杓溇自然村,沿用历史桥名的应龙桥。老桥于1972年重建,新桥于1994年建成。两桥西首紧挨,连接通向长塘公路;东首分离,主桥连接通向五里牌公路,次桥连接通向长安村道。相传是在南宋年间,村民为了纪念理宗皇帝曾到桃园来游玩而修建。除此以外,还有建于清代的会龙桥、龙诞桥、卧龙桥、伏龙桥和建于民国的卫龙桥等因龙得名的桥梁。

    上虞区还有不少与龙有关的建筑和遗迹。如位于崧厦街道前庄村的五龙庙,始建于明代,据传明朝宣德年间,庙东北角池潭上祥云笼罩,有五条龙在池中戏水,称天示吉兆,故名。鞍山龙窑遗址,位于上浦镇夏家埠村的鞍山北麓,系三国时期的龙窑结构遗址。1987年,被公布为上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以外,还有新龙闸、新龙埂、九龙庵等与龙相关的地名。

    这些与“龙”相关的地名、建筑或遗迹,犹如一条条若隐若现的“飞龙”,游走在虞山舜水间。也有不少带“龙”字的地名随着历史的变迁,已逐渐消失,如原龙浦乡、卧龙山庄社区、原属狮子村的龙王塘、原属隐潭村的回龙头、原属龙浦村的新龙、原属石笋山村的龙镇、原属联民村的九龙桥、原属洙溪村的龙潭顶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越风物|上虞四十里运河的梁湖文化
    浙报关注|龙泉青瓷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