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上人头攒动。记者 梁亮 摄
2月16日大年初七,假期走到尾声,不少来杭州旅游的游客也开始陆续返程。带点什么伴手礼才好?集聚了不少特产店的河坊街步行街,成为不少游客的最后一站。
“龙井”“桂花”,游客看中这俩标签
上午10时,河坊街已经人头攒动,除小吃店外,客流量最大的店铺应该非特产店莫属了。相比于茶叶店等单一品类的特产店铺,更多游客选择了“一站式”购物,包含糕点、酱鸭、藕粉等多样杭州特色的特产店铺更受欢迎。
特产店内的糕点。记者 梁亮 摄
“整个过年期间产品销售量一直不错,我们家最受欢迎的是桂花糕和龙井糕。”一家特产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外地游客来说,“龙井茶”和“桂花香”已经成了杭州的标签,相关的产品也是他们购买的首选。
除糕点外,很多袋装的杭州名菜也成了游客们伴手礼的不二之选。在货架上,琳琅满目地摆放着酱鸭、叫花鸡、东坡肉等菜品。“除了东坡肉需要加热外,其他菜品都是开袋即食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他们一般推荐带一份倒笃菜或者油焖小笋,口感鲜脆,比较适合老人和孩子。
店内袋装的杭州菜。记者 梁亮 摄
“这个能寄到甘肃吗?”从安徽来杭州旅游的余女士一边试吃糕点和酱鸭,一边询问。今年过年,余女士一家三口选择来杭州游玩,定了16日晚间的车票返程。临走前,她专门来买点东西寄给在老家的亲人。“我们本来打算买点茶叶、糕点,比较好邮寄。刚刚尝了一下酱鸭,我觉得也不错。”余女士说,她准备混搭几样产品,凑够包邮的价格,请店铺直接邮寄。
面塑、团扇,非遗产品也在热卖
徐士军的摊前围着游客。记者 梁亮 摄
“小朋友,慢慢吹。”在“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徐士军的非遗摊位前围着不少人,一位小朋友正在他的指导下吹糖人。“他来吹,我帮他捏造型。”徐士军说,这样有趣,小朋友也有参与感。
“金龙来一个!”徐士军的小儿子徐能刚也在摊位上帮着招呼客人。“现在人不算多,初五这里根本走不动。”他说,今年的金龙糖画最受欢迎,卖得最红火。
不过糖画、糖人不易保存,游客们一般都是现买现吃的比较多。而带回去当做礼物的,游客们更多地选择了摊位上的面塑产品。
徐士军摊位上的面塑产品。记者 梁亮 摄
“游客买‘白娘子’的比较多,还有外国游客直接带了三套。”徐能刚介绍,经过用料的改良,自己家的面塑产品是不会放坏的,游客可以把它们当做室内摆件。而且春节期间,他家还给面塑降了价,原本95元一个的“白娘子”,现在只卖85元。
游客多了,产品怎么反而降价了?“过节特惠,我们也希望借着这个机会把面塑产品传播到更多地方。”徐能刚笑着回应,等过了元宵,再恢复原价。
团扇摊位也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记者 梁亮 摄
而河坊街的团扇摊位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憨态可掬的熊猫、栩栩如生的孔雀、娇艳欲滴的荷花……各色图样的团扇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有字的,其他都是双面绣。”摊主一边理货,一边跟游客们介绍,“这些款式都卖的不错的。”
游客钱女士一下子购入了4把团扇,她说:“我主要是拿去送给亲戚家的小朋友,就挑了熊猫、兔子这些图案。”
杭州还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特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