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弄,被称为“杭州老底子年味最浓的地方”,200多米的小巷子里,藏着浓浓的“烟火气”。
2月13日,杭州大马弄一景。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春节期间,这里果不其然,又是人山人海。相比平时,游客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吃”上。
大年初四,跟着潮新闻一起来看看这条网红巷子流量王是什么。
葱包烩摊位前几乎随时有人排队
老板:秘诀在酱
“来份葱包烩,加素烧鹅!”“13块,那里扫一下。” 大马弄接近城隍牌楼巷一侧入口,祁姐葱包烩档口队伍不长,但随时都是有人排队的状态。
排队的游客。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王女士一家从山东来旅游,她告诉记者,昨天来买过,今天已经是第二次来了:“有点像我们山东的煎饼,很香!”
带着小姐妹来大马弄打卡拍照的杭州本地人小柳也表示,这家葱包烩有老底子的味道,和小时候吃得一样。
春卷皮、油条、葱段和甜酱,这几位简单的食材组合,为何有这么大吸引力?
老板娘祁姐告诉记者,秘诀其实是在甜辣酱,“我们是自己做的酱,已经做了七八年了,买来的是没有灵魂”。
酱是葱包烩的灵魂。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这一点也得到了几位老顾客的确认。
“现在还能吃到这种老底子味道,真的很难得。”
“一天要卖出去几百份,都是一份一份压出来的,赚的是辛苦钱。”祁姐说,我们过年也没能休息。
中午时分,婆婆换下了祁姐,祁姐才能匆匆吃起午饭。
榨汁切条快乐无限
甘蔗一天卖出去四五百根
大马弄12号的甘蔗铺也是人满为患。榨汁机吐出的甘蔗渣在门口堆成了小山。
老板娘负责接待挑选甘蔗的客人,老板和儿子负责店里的半自动脱皮机,请来的帮工专门负责榨汁机送料和甘蔗汁的包装。
甘蔗渣堆起了小山。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太渴啦!”小金接过甘蔗汁就干下去一半。
老板娘郭女士说,这几天她们每天消耗的甘蔗大约四五百根,比平常多出二三倍。
“卖水果就是很看天气。” 河南来的老板娘在杭州已经20多年,今年过年没有回老家,儿子从河南来了杭州。
说是团聚,现实是儿子妥妥成了帮工。
“一家5口人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8点,小孙女昨天也帮着榨汁了。”郭女士说,一起做生意也是一种团聚。
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
春卷的“留量”不容小觑
过年的餐桌上,春卷绝对是人气王之一,尤其是油炸后金黄色的外形貌似一根根小金条,更是符合人们对食物的吉庆寓意。
夏女士的春卷铺。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作为采购天堂,大马弄自然也少不了春卷压台。
大马弄13号的门头写的是“土鸡土鸭专卖店”,最近却在卖春卷。 “我们这,荠菜、雪菜馅卖得最好,韭芽肉丝的稍微贵点。”老板娘夏女士说,年前,买回去自己炸的多,现在游客多,要现炸的。
夏女士说,春卷是有季节性的,她只在过年期间售卖。
大马弄上,销售春卷的档口不少于五家。但不少本地人却认准了夏女士家的。
夏女士的春卷铺。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杭州人胡女士经常在夏女士这买春卷,今天她又带了两盒送到妈妈家里。“并不是说其他家的不好,买东西有时看个缘分,我看到她家清清爽爽的,就觉得不错,后来就成了我的指定购买点。”
夏女士炸的春卷。潮新闻记者 俞刘东 摄
夏女士家炸春卷用的是小锅。对此,夏女士介绍,这样的好处在于单次使用的油量少,可以杜绝油的反复煎炸: “干净卫生,用好料,现做现卖就是我们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