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48岁“中年龙”:把包饺子这件事做明白后,想骑摩托车去看天下

    潮新闻 记者 王好2024-02-07 23:00全网传播量35.2万
    00:00
    00:00

    “晓辉,本命年身上带点红,吉利。”赶在除夕前,杭州萧山晓辉饺子店老板尹砚辉收到了哥哥从东北老家寄来的本命年红色套装。

    尹砚辉不由地感叹时间飞逝。

    千禧年,24岁的辽宁本溪小伙尹砚辉不顾父亲的劝阻,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了两天火车,只身前往离家1800多公里的浙江,“日子过得快,一眨眼今年都48了。”

    在这之前,中专毕业的尹砚辉在本溪当地一家国企按部就班地工作了两年,但生来“不安分”的他并不满足于每月领着固定工资的日子,“听说南方挣得多,一心想过来打拼。”


    潮新闻记者 王好 摄

    尹砚辉的第一站落脚在宁波,学机械的他进了当地一家工厂,他和妻子结缘也是在这里。妻子是萧山人,婚后两口子回到萧山发展,“还是老路子,找了家工厂,做机床。”

    一次偶然的机会,尹砚辉碰上了同样在萧山谋生的老同学。当时,这个老同学刚从厨师学校毕业,做一手好菜,两人一合计,在金马饭店对面的小巷里开了一家饭馆,“门面不大,他掌勺,我打杂,生意也还过得去。”

    好景不长,撞上了2003年的“非典”,没有人来吃饭,饭店的生意一落千丈,老同学撑不住回了老家,把烂摊子丢给了炒个鸡蛋都勉强的尹砚辉,“实在经营不下去了,赚的一点钱也都折在里面了。”

    草草把店处理了,尹砚辉整个人消沉下来,迷茫的他整日在外晃悠,无所事事。就在这时,一位朋友启发他,“萧山饺子店不多,你一个东北人完全可以开家东北饺子馆啊!”

    朋友的建议让尹砚辉心动,也让他犯愁,自己这手艺,能开饺子店吗?最终,在亲友的鼓励下,他硬着头皮上了,“儿子刚出生,我整天游手好闲的,实在不是个事。”

    潮新闻记者 王好 摄

    四处取经、勤学苦练,尹砚辉包饺子的手艺大为精进。张罗大半年,2004年国庆节期间,夫妻俩齐上阵,饺子店在育才路上开张了,“也因为这家店,很多人都晓辉、晓辉地叫我,不叫我大名了。”

    “做饺子其实不难,食材一定要好。”店里饺子有近20种,荤素都有,所有馅料都是尹砚辉当天一早去菜场选购的,“冻肉肯定不行,后腿肉太柴也不行,每天都守着肉铺老板切梅肉、护心肉,口感最好。”

    尹砚辉每天一般要买20斤肉,包2000个饺子,基本都是15元10只。顾客点单后,透明厨房里的帮工们现场包制,他们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心做饺子,店里生意相当红火,“每天饭点,来晚了至少排队半小时。”

    受访者供图

    马上要到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尹砚辉也打算慢下来,他试着放下肩上的担子,把饺子店交给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打理,“我这一辈子也算是把包饺子这件事做明白了,趁着还有劲,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看起来憨厚的尹砚辉,其实也有颗“不羁”的心,他爱骑摩托。前两年,他骑着摩托去了西藏和新疆,“一天600公里穿越准格尔盆地的感觉太难忘了。”说起摩旅,这个老男孩兴致勃勃,“如果说本命年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是再摩旅去次南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