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雨雨还在继续,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就连空气中都多了几分惆怅。难道真应了那句“晴冬至烂年边”?
随着明天(2月4日)立春节气的到来,天气也将出现转折。“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天气又进入了新一个轮回。
从目前的天气预报看,下周,断断续续的雨会慢慢停下来,到后半周转为晴好天气,希望好天气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迎来一个有春天感觉的春节。毕竟,作为一个出现在冬天,名字里却自带“温暖”的节气,“立春”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生机。
新一轮的“谈个天”,也从立春开始。
另外要提醒一句,今天晚上记得调好闹钟,明天要上班哦。
杭城的雨还在继续。里尔 摄
入春还有一段光景
风没那么扎脸了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从这一天开始,时序进入春季,但这并不代表杭州能够“立春始春”。
除了身体的感觉,从气象学上来说,立春时节气温常年平均值距离10℃这个入春的硬杠杠相距甚远。
直到惊蛰节气,气温常年平均值才会超过10℃,所以,杭州入春的常年平均日期是3月10日,也就是说,中间还隔了一个雨水节气。
不过也有例外。2007年2月5日,杭州历史上最早的春天到来,还有2004年2月13日,这是杭州自195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入春的两年,也是立春节气里“唯二”入春的两年。
虽然距离“大地微微暖气吹,春风燕来柳上归”还有一个多月光景,但不论身处在寒风料峭还是阳光明媚中,心怀春天的我们,即使春意藏得再深,依然能感受到春天传达的信号:竞相开放的梅花,破土而出的嫩芽,拂面而过的微风,鲜嫩的荠菜叶子……
西湖边的柳条冒芽了。里尔 摄
迎面而来的风,虽然仍带着寒意,却有了些许不同的感觉。
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在古人眼中,东风是温润的,所以将其称为“俊风”“婴儿风”。每次换季时,杭城的风向都会变,不同风向的风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气息。仔细感受下,立春后的风,是不是不那么扎脸了?
立春节气的到来,也带来新岁的希望和喜悦,全国各地带“春”的风俗也很多。比如“打春牛”的风俗,也称“鞭春”。立春这天,用泥巴做一只很大的“春牛”,大家一起兴高采烈地鞭打,寓意农耕的开始。之后大家还会把泥巴碎片带回家,相信会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叫“抢春”。
立春吃什么?老杭州人说,立春有吃萝卜、春饼、春卷的习俗,称为“咬春”,一口下去,满满“春天的味道”。
腊梅争俏 里尔 摄
成群候鸟栖息钱塘江畔。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摄
立春后的雪叫“春雪”
杭州还飘过三月“桃花雪”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虽然诗人眼中的立春便是春天的开始,但事实上,此时全国其他绝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意未退盼春来”的季节中。
1月的最后一天,中东部地区迎来今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降雪范围覆盖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黄淮等地。
这次降雪的版图上没有杭州,有点失落,但也未尝不是一样好事。
的确,杭州有雪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不过,眼下不少人已经纷纷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少点风雪,回家的路途也会更加顺畅。
这个冬天,杭州前前后后下了不止一次雪,但总是下得点到为止,浪漫自然也意犹未尽。这个冬天,杭州还会下雪吗?
里尔 摄
里尔 摄
那么问题来了,冬天还没结束,春天说远也不远,过年该买冬装还是春装?这个问题,有个网友的回答很俏皮:“这不仅取决于气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余额,毕竟冬装已经打折了,春装刚刚上市:余额不多了买冬装,一身荣光;余额数目大买春装,闪闪发光;财务自由兼买冬装和春装,天天风光。”
趁着打折,买件冬装或许用得上。毕竟,杭州的一二月份是雪最喜欢降临的时段,立春之后下雪也不稀奇。
但过了立春后落下来的雪,便有了一个新名字,叫“春雪”。按照民间的说法,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是腊雪,不仅寓意瑞雪兆丰年,也是一味中药。古时候,人们会用鸡毛扫取“腊雪”,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不过,气象科学里并没有腊雪、春雪的分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进入立春后,我们依然处在冬天,依然可能迎来下一场雪。
若是三月飘下来的雪花,则叫“桃花雪”,因为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杭州也遇到过“桃花雪”,2020年的3月,临安、湖州安吉等地就飘过“桃花雪”。再早一点,2016年的3月10日,杭州也遇上了三月雪。名字虽然浪漫,但此时的雪对茶农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春茶最怕的就是“平地霜,高山雪”。
2016年3月10日,杭州转塘龙坞上城埭村的茶树,覆上了一层薄雪。图片来源于钱江晚报
南北“小年”不同
年味和烟火味都是一样的
昨天(2月2日)腊月廿三,是北方的小年,南方的小年比北方晚一天,是腊月廿四。
之所以相差一天,是因为古人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官家腊月廿三过小年,百姓腊月廿四过小年,水上人家、渔家等则是腊月廿五过小年。
这么划分,是因为宋代之前北方多为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深,所以过小年选在腊月廿三。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为腊月廿四。
不过,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天”都称为小年,杭州人似乎更偏爱过除夕前一天的“小年夜”。
无论是北方小年还是南方小年,或是杭州的“小年夜”,虽有不同,但浓浓的年味和热闹的烟火味,都是一样的。
小年的到来,也意味着忙碌的开始,人们忙着扫洒除尘,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叫法不同,但忙碌中都带着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和期盼。
“廿三,糖瓜粘”,“吃糖瓜”也是小年的一个习俗,用麦芽糖做的糖瓜粘性很大,“粘”的是灶王爷的嘴巴,因为小年当天是“送灶神”的日子,传说中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工作总结,直到除夕夜才回到人间。用又甜又粘的糖瓜祭祀灶王爷,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讨一个来年的甜蜜欢喜。果然,吃人嘴软,神仙也不例外。
过了小年,就是春节了,眼下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春节的天气。
春节期间是晴还是雨,晴几天雨几天,现在还说不准。但想到团圆,想到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心情总是阳光明媚的,如果遇到好天气,更是锦上添花。
水波摇曳红梅开。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