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观完北京故宫,中午到上海品尝小笼包,下午逛逛繁华的都市,夜幕降临,你又抵达杭州,欣赏美丽的西湖夜景。
如此紧凑的行程,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在高速飞车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近日,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我国首条“高速飞车”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成功。该试验线全长2公里,是全球最长、最快的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试验线。这意味着我国1000公里的高铁可能也要来了,打个盹的功夫,便可从上海到达杭州。
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神奇工程?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历时近两年,“高速飞车”迎来突破性进展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决定做这件事,那就全力以赴。”项目总师深知建设高速飞车的重要性。
从2021年5月24日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揭牌,9月试验线获批立项,2022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1月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全尺寸超导航行试验,2023年11月试验线一期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再到如今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成功……项目团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暂时结束任务,1月30日晚,项目总师带着疲惫的身体和嘶哑的嗓音,从山西回到北京。“科学技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这个项目有些东西在我国还处于空白阶段,每一步都很难,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总师告诉潮新闻记者。
“高速飞车”,全称是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它融合了航空航天技术和地面轨道交通技术,采用低真空管道和磁悬浮技术,将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降到最低,并以近地飞行的方式,使车辆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
此前在建设“高速飞车”试验线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联合相关单位采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包括先进的磁悬浮技术、低真空管道技术等,这都是在中国首次应用。
图源: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而在这次试验中,团队采用超导航行器,在全尺寸试验线上实现了稳定悬浮。本次试验验证了“车-管-线”复杂系统耦合动力学分析与控制、大质量超导航行器稳定悬浮、大功率牵引传动、全过程安全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刷新了国内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最高航行速度,提升了系统整体技术成熟度,为高速飞车后续进行更高速度试验和国家立体交通网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事实上,“高速飞车”这个概念早在1904年便已提出,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性和可行性存疑,一直未能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各国和企业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试图实现这一梦想。2013年,埃隆·马斯克提出“超级高铁”概念,首次描述了关于未来交通系统的想法,目标实现每小时1200公里的超高速运输。
我国对高速飞车的研究和开发也有较早的起步。2015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出“高速飞车”概念,并于2017年正式布局。几年间,我国基于航天先进技术基础,扎实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
高速飞车带来的改变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国也加紧制定了指导文件。2019年9月,我国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合理统筹安排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2020年,我国首次公开展示高速飞车样车和试验线,引发广泛关注。
如今,我国首条“高速飞车”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
若项目落地,上海到杭州的时间将大大缩减
时速1000公里,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据了解,有中国工程和铁路研究人员称,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建造第一条“高速飞车”线路最有可能性,两地全长150公里,如果该项目正式落地,上海到杭州的时间将大大缩减。
未来,若将此技术应用在京沪高铁,那么全程仅需1个半小时,北京和上海实现同城化的愿景也将变为现实。
但是,这么快的速度,安全吗?
“速度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影响行驶的不安全因素,只要把这些危险因素消除,那么它就是安全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求是科创学者汪华表示,相反,高速飞车的安全性在理论上其实要比高铁、飞机和汽车还要高一些。
“高速飞车的运行原理是,在地下或地面上铺设一条真空管道,在管道中安置座舱。座舱由磁悬浮技术悬浮在管道内,在真空状态下,座舱的运行阻力极小,因此可以以超高速行驶。”汪华说,高速飞车因在真空环境中运行,没有空气阻力,因此行驶更加平稳,安全性更高。
试验线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航天科工磁电总体部供图
我们需要这么快的高铁吗?“它的建成,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改变和推动。”汪华认为,高速飞车的速度是传统高铁的数倍,这将会极大地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提高人们的生活便利性,促进人员流动和交流。同时,它的建成将会促进产业的融合和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要实现其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建好“跑道”,万众盼“飞”。“超级高铁”真的要来了吗?这个美好的展望还有多久能实现?对此,有专家认为,研究人员探讨建设的可能性时,并不意味着技术很快就会落地,要实现其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试验成功了,还需要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论证,克服一些技术难点,比如真空管道的真空度如何保持稳定、磁悬浮技术如何实现更高的效率、超级地铁的安全性如何得到充分保障等等。”汪华表示,除了这些,还要考虑经济和环保等各种现实问题,只有全部通过才可能真正落地建造。
放眼全球,在建设“超级高铁”项目上,国内外都在加快探索。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和企业在进行研发。
“相较而言,我国在技术实力、资金实力、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具有优势。”汪华预测,根据目前的进展,预计其商业化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或者更久。
征途漫漫,任重道远。对于项目团队来说,完成一项任务之后,下一个挑战便接踵而至,他们没有时间庆祝,“我们并没有达到终点,而是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稳步推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高速飞车作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新的社会财富的体现,更是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式。”项目总师说。
从古代的烽火台,到工业革命期间的蒸汽机和电报,再到现代的互联网、高铁和飞机,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极大地缩短人们的距离,并改善了生活。
如今,我们正处于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高速飞车将引领物理世界的变革,进一步改善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