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好叫儿时味道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沈嘉玲 陈婷2024-01-30 16:53全网传播量706
00:00
00:00

硬糖、软糖、泡泡糖、跳跳糖、棉花糖;水果味、牛奶味、可乐味、巧克力味……在如今这个造型千奇百怪、味道纷繁复杂的糖果世界,你是否也和记者一样,没有了儿时那种对糖的渴望。似乎所有的糖,无论它是如何花样百出,但只要剥去其精美的糖衣,最后萦绕舌尖的只有一个“甜”字,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而在永和镇项家桥村,有这样一家手工食品作坊,三十余载如一日做最传统的味道,在如今这甜品世界的红尘滚滚中,坚持修炼一份静气、打磨一段光阴、延续一味陈香……这,就是周记食品厂。

三十余载,用味道镌刻记忆

冬日,彤云在项家桥村上空浓得化不开。还未到返乡高峰期,白天的村子里只有寥寥数人。行走在寂寥的村间小道中,让人倍感湿冷。本次要探访的周记食品厂就坐落在村子一隅,若非熟人带,根本无法找寻到它的踪迹。

在一个不起眼的农房旁边,落着一爿手工作坊,门口只简单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招牌。推开移门,甫一进入,一股香甜的气味将人包围,暖暖的感觉顿时袭上身来。作坊内,周记食品厂的主理人周三正忙着将刚蒸煮好的麻酥糖粉倒入定型器中。随着他的一举一动,那股芝麻的浓郁香味如洪水般涌出,萦绕鼻尖。

“天冷了,要吃麻酥糖、豆酥糖的人也多了起来,我们也逐渐进入了销售高峰期。”周三轻轻拍了拍手,不无骄傲地说,“以前做酥糖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一个老师傅的工资可以抵几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呢。”16岁时,刚初中毕业的周三毅然决定不再继续攻读学业,而是回家创业。“当时在永和、谢桥这一带,最出名的就是做豆酥糖、麻酥糖。最多的时候,我们这一片有十多家糖坊。”一腔热血的他就这样扑入手工食品制作的行业。从豆酥糖技艺学起,周三逐渐掌握了如何制作麻酥糖、咸烧饼、芝麻饼……这一干就是30多年,他制作的豆酥糖、麻酥糖除了吸引上虞本地人,更是有宁波、上海的“吃货”慕名上门订购。

粗中有细,用品质守望未来

爱吃麻酥糖的人都知晓,吃这块糖不是从嘴开始的,而是鼻,香味首先从纸缝里散出来,抓住你的嗅觉,是芝麻香。把纸撕开,摊平,露出里面的糖,只用眼睛看,瞧不出这到底是糖还是酥点。轻轻将麻酥糖“拦腰”掰断,还未入口呢,一股芝麻香夹杂着麻油香便已扑来。麻酥糖说是糖,但其形状和口感更像是酥点,无需用牙,只需用上下嘴唇略微一抿,麻酥糖便已被衔入口中。轻尝一口,舌尖风生水起,心头百转千回,在缥缈世事的况味里,与甜一次又一次相逢。

麻酥糖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一份独属于烟雨江南的“粗中有细”。所谓“粗”,在于麻酥糖采用绿色健康的粗粮为原料。“像麻酥糖里加的食用麻油都是我们自己榨的。”周三说。而所谓“细”,在于麻酥糖原料的精心研磨和炒制、纯手工的精细制作。

在周三看来,能够把糖做得好吃,一是选料要好,二是技艺要老到。例如周记最受欢迎的另一款糖品——豆酥糖。就拿熬糖和炒黄豆来说,把握火候是关键。热一分易焦,焦生苦,做出来的糖就废了;热度低了也不行,炒出的黄豆不够香,熬出的糖粘牙,口感不好。将炒熟后的黄豆去壳磨成粉、白糖磨成粉,再与烤熟的面粉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拌匀成原料粉,过筛备用。接下来,麦芽糖的投放将决定豆酥糖的口感,它的分量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粘,少一分则松。最后,麦芽糖要经过反复碾压,碾到极薄,再融入豆酥糖粉,如此重复揉搓,豆酥糖的层次渐现,麦芽糖和豆酥糖粉慢慢粘合在一起,成型、切块,再包上纸张,才是我们熟知的豆酥糖,小巧精致,松软可人,老少皆宜。

刚制作好的豆酥糖,入口时还能感受到麦芽糖的温度,还有一层层的细条分层。一手捧着,一手拿起一小块,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绵绵的黄豆粉在接触舌尖的顷刻间,散发出喷香的甜味,使得口舌生津。黄豆粉融化后,麦芽糖的清甜口感紧接着喷涌而出,层层递进,让人欲罢不能。

永不止步,用创意激发活力

在周记的这爿作坊里,除了传统的手工工序,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三三两两放置在墙边的各式机器。“这些机器,你别看它们外表很粗犷,但每一道步骤都暗藏玄机。”谈及这些机器,周三的语调不自觉地提高了,语速也加快了不少。他说这些机器都是他的宝贝。

“这些机器都是我自己研发的。”周三告诉记者,和其他男孩子一样,自己从小就喜欢捣鼓机械。“以前以为自己从事食品行业后,没有机会再碰这些铁块啥的。”但随着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的发展,周三发现自家小小的手工作坊也可以实现半自动化生产。“像有了这个麻酥糖的定型器,完全可以代替手工定型,生产的效率增加了十几倍。”而制作麻酥糖定型器的灵感便来自上虞人较为熟悉的年糕切片机。“这个机器最精妙的地方在于这块刀片。”周三介绍,传统的年糕片机纯靠传输带的动力,将年糕一块块输送出去,但这一原理在麻酥糖切块时却遇到了麻烦。“切麻酥糖必须要像人手工切的那样,切一块推一把,这样才不会让麻酥糖都挤压在一起。”为此,周三在麻酥糖定型器的刀片部分增加了一个循环功能。

而像麻酥糖定型器这样的机器,在周三的手工作坊里大大小小有30多台,每一台都满载着他的创意与心血。


相关新闻
寻找上虞烟火气(四十六):富贵红尘妃子笑
主播讲唐诗 | 跟着茶圣陆羽品茗悟道
上虞致力提升疾病检测和防控能力 投资1.3亿元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实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