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杭州解放路的新华书店重新装修后升级回归的新闻,勾起了我第一次到杭州新华书店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从农校毕业回到慈溪参加工作,有个新业务需要去杭州省厅培训。仲明科长看看还不足20岁的弱弱的我,有点担心地问:“你去过杭州吗,路上一个人可以吗?”
还没等我回答,他实在不放心,就联系了余姚也要去培训的樊建虹大姐,让她带我去。
在余姚火车站,我见到了和蔼可亲的樊大姐。当时她一个手骨折了,是为买这次去杭州的车票而摔了一跤。于是她先生送我俩去杭州,帮我们两个女生办好报到手续,又陪到庆华饭店(当时似乎叫庆华招待所)入住,还带我们吃了午饭才返回。
当时的我很懵懂,仍像学生一样非常听话,凡事跟着樊大姐。白天听课,晚上偶尔也有课。我们住的庆华饭店离西湖很近,省厅的同志说,你们也难得来,晚上去西湖边走走吧。或许是晚上的缘故,印象中的解放路人不多,几乎没汽车,偶有自行车,不像现在拥挤。我们一群人松松散散地向湖滨路方向走去,走了不到10分钟,我无意中一抬头就看到了“新华书店”,咦,这里有书店,后来才知道这是杭州最大的书店。当时没进去,也许是关门了,也许是大伙要去西湖,我不好意思单独行动。
后来到底寻了个时间,我一个人来到这家在解放路上的新华书店。书店里的书真多,这满架的散发着墨香的书,打破了我以往对书店的想象。记得我第一次买书,是小学时去天元老街上唯一的商场,里面一个角落有一排柜子放着些书,品种很少,以字典等工具书为主。用奶奶给我的压岁钱,到买了本新华字典,一直用到封面破了,用厚纸包着继续用。后来大概5年级时买了第一本课外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即使后来去宁波读书(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偶尔入城,我总要去开明街口的新华书店去看看,相比天元,书是多了很多,但总体上仍是不多的。记得当时想买诗词类的书,一直没有买到。直到毕业时,才买到一套《唐宋词鉴赏词典》,一本书16.8元,也是要咬咬牙才买下来的。要至2000年后,各种书才多起来,当然价格也成倍上涨。
在当时的解放路新华书店,我看到许多经典名著,这些以往在教科书里提到的什么文集什么作家,等着我去翻阅认识。那时我虽然工作了,但我将第一个月的工资280元全数交给了母亲,这是告诉父母,我长大了,不用再给我零花钱了。因此要买这边看到的许多名人名著,仍然不是那么容易。
我徘徊着,轻轻地抚摸着崭新的书脊,看着标价十来元不等的封底,囊中羞涩的我仍下不了决心买哪一本为好。这么多年过去,我现已忘记到底买了哪一本书,但检视家中书架上的书,很有可能是买了这本《巴黎圣母院》,标价9.95元,以前买书是不打折的。因为当时慈溪书店中鲜有这样的外国名著。
每次我看到新华书店,总有一种亲切的情绪涌上心头。现在书店规模越来越大,够得上书城之名。而我又怎能想到,在杭州解放路的新华书店,那满架的书籍,那些遥不可及的作家,在30年多前的那天,无意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很难说清是哪一种缘由,在我不经意间,生根发芽,我渐渐地拿起了笔,也开始了编织文字之梦。而庆幸的是,我的第一本书《诗心游踪》在宁波书城首发。也许有一天,我的书也会去杭州解放路上升级后的新华书店,谁知道这个梦能不能实现,哈,暂且先梦着吧!
作者简介:黄挺女,笔名黄岚,浙江慈溪人,法学硕士,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浙江省天文学会会员。著有《黄岚诗钞》《诗心游踪》。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岚
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