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记忆中的味道 五芳斋嘉兴建国路总店焕新开业

潮新闻 通讯员 沈彬蓉 记者 郁馨怡2024-01-28 06:48全网传播量1772
00:00
00:00


五芳斋 供图

一把糯米,几片箬叶,在这里演绎出五味兼收的人间烟火气。五芳斋建国路总店承载了很多老嘉兴人心目中的“仪式感”,不仅本地人常来光顾,不少第一次来嘉兴旅游的吃客也慕名而来,品尝地道的嘉兴味道。他们说,在五芳斋总店里,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专属的浪漫。

“5、4、3、2、1,请落剪!”1月28日上午,伴随着倒数的声音,五芳斋建国路总店剪彩礼成,开门迎客。

沿着时间的脉络回望。五芳斋始于1921年,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的特色被誉为“粽子大王”。2009年,五芳斋开启“触网”新模式;2021年,五芳斋迎来百年华诞;2022年,五芳斋成功上市,成为“粽子第一股”。

如今,随着五芳斋建国路总店的焕新开业,预示着百年老字号的全新之旅也正式开启。

穿越时光

老字号与“嘉”同“兴”

穿越时光,这条妇孺皆知的嘉兴商业街,其繁荣或许要从宋代说起。宋代时,已是市街,一块宋代砖刻上,记录了此街人和丰顺、商肆云集的盛世景象。

从前的建国路,南起中山路,北接北丽桥,长885米,宽9米,清末名上堂街,民国时以张家弄(即勤俭路)为界,南段称“大落北”,北段称“北大街”。而建国路最热闹的还是老建国路段,从中山路至北丽桥。

五芳斋 供图

瓶山脚下,嘉兴五芳斋总店挂着费孝通题匾“粽子第一品”。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这是他来嘉兴时题写的。

五芳斋在建国路上搬过几次。1921年,浙江兰溪籍商人张锦泉在嘉兴城内的张家弄开始叫卖粽子,取名“五芳斋”,寓意“五谷芳馨”,自此,从张家弄口飘散开的浓郁粽香,开启了绵延长达一个世纪的商业传奇。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勤俭路扩建,粽子店也一度搬迁至建国路271号,而建国路上风靡一时的五芳斋鸳鸯酒楼,也成为当时嘉兴不折不扣的餐饮地标之一。2000年6月,五芳斋总店正式迁址建国路318号。

老字号与“嘉”同“兴”。可以说,建国路见证了五芳斋从一家小铺子到百年老字号的发展之路。

守味创新

老字号在传承中焕新

一缕粽香越千年。其实,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乡愁与寄托。焕新后的五芳斋总店在产品方面,还原老底子的味道,留住人们舌尖上的记忆。

五芳斋 供图

总店经典产品“手工鲜肉汤圆”源于老嘉兴们熟知的复兴汤圆,一搓一圆,水中上下翻滚,一口满是爽滑、细腻、香醇的滋味。鲜肉汤圆咸香多汁的肉馅和软糯Q弹的外皮结合在一起,色白皮薄、软糯馅香。黑芝麻汤圆皮薄馅大,软而不黏牙、甜而不腻。

唤起儿时的年味记忆传统的鲜肉油墩子,一道富含中国江南传统韵味的美食,尝一口这道鲜肉油墩子,会发现肉块的肥肉醇厚,瘦肉嫩滑,油墩子吸收了肉香,味道鲜美,口感软糊;江浙沪地区的街头小吃传统萝卜丝鲜肉饼,外表呈黄褐色,吃起来却香脆有味......各式各样的纯手工美食产品真实还原了70、80年代回忆的味道。

五芳斋 供图

而纯手工现做的各类糕点、糯点、包点同样吸人眼球。重出江湖的鸳鸯大肉包、现做鲜肉烧麦、粢毛团子、纯手工松糕等美观好吃、老少皆宜。

除了产品的守正创新,五芳斋总店在整体装修上也下足了“功夫”。古色古香的外立面一如既往地保持传统的古典美,步入其中,宽敞崭新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也象征着五芳斋在新时代下的一个传承和创新。

唤醒记忆

老字号破圈突围

五芳斋,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品牌,历经岁月的沉淀,如今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仅是一个美食的代表,更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五芳斋 供图

在许多嘉兴人看来,来五芳斋总店吃一顿是常事,对于外地来访的游客来说,来五芳斋总店吃一顿地道的美食,是乐事。当然,品牌的塑造和品牌形象的形成并非空中楼阁,归根到底需要有产品和业务的支撑才能获得“形神具备”的用户渗透。

近年来,五芳斋基于端午、中秋、春节、早餐和茶点场景,在巩固粽子行业标杆地位的同时,形成以粽子为主导,集月饼、汤圆、青团、其他米制品等以糯米食品为核心的节令产品群。

五芳斋 供图

不仅于此,花式出圈的五芳斋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焕新。五芳斋总店还将在春暖花开时,正式开放二、三楼的非遗文化体验馆,联动禾城文化复兴建设,让市民朋友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嘉”门口看大戏!嘉兴“村晚”何以出彩又出新
明确了!今年嘉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么办
浙江日报丨嘉兴精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