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回首这一年,曾温暖过你的是什么?
如果以医院为原点,那一定是和疾病抗争过程中的闪亮瞬间:身患疾病,却勇敢、坚强,不轻言放弃;身披白衣,竭尽所能,用仁心仁术为患者争取生的机会。潮新闻为此推出《“治愈”这一年》系列报道,讲述过去这一年,那些发生在医、患身上的“治愈”故事。
白衣天使们有时治疗身体,有时抚慰心灵……
在跑单的第三年,25岁的小郭(化名)在杭州遇见了一群暖心的医护团队。
“我听力障碍,找工作很难。”独自从广西来杭打工的小郭,在做了三个月喜爱的设计工作后并没有被录用,他毅然卖掉了心爱的笔记本电脑,成了某外卖平台的一个“无声骑手”。
点外卖时,你可能收到过这样一条送餐信息:您好!我是听障人士,只能短信沟通,您的外卖已经给您拍照放在桌上了,祝您用餐愉快!
小郭明白,这是一份能支撑自己房租、生活的重要工作,坚持下来,身边也因此有了不少骑手朋友。
送外卖期间小郭因沟通障碍也碰到许多问题:晚上很多烧烤单子,冷了容易被拒收;有些顾客要得急电话过来自己只能文字回复;有时候一天下来累了接到单也没办法拒绝……
半年前,小郭在送外卖的路上第一次发生了车祸,手肘、肩膀都受伤了。
“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严重的车祸。”小郭回忆道。当时自己在送外卖的途中发生了车祸,手肘、肩膀都受伤了。
由于小郭是听障人士,和他进行后续治疗等专业内容的沟通有着不小的难度。
为了能更好地交流病情,接诊的浙江医院骨科(一)竺军高医师耐心细心地通过写字、打字、比划等各种方式与他进行沟通。半个多小时的交流期间没有一丝懈怠。浙江医院骨科中心、骨科(一)主任茹选良主任医师团队对小郭的病情,给出了诊疗方案:第一步行左肘清创探查,第二步完善左肩MRI排除左肩关节隐匿性损伤。
麻醉手术部李雨珈医师为小郭治疗
手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基本会出现严重的心理恐惧,如紧张、怕痛。“听障人士由于耳聋和语言缺陷,往往要承受比正常患者更加沉重的紧张恐惧心理压力。”浙江医院麻醉手术部主任夏燕飞主任医师表示,医务人员通过细心耐心的关怀,能够给这类患者带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安心地度过围手术期。
在肩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当天,被推进了手术室的小郭,又收获了满满几页纸的善意。
医院供图
“现在深呼吸,大口吸气,睡一觉就可以”“醒的时候,嘴巴有根管子,不用紧张”“给药的时候,手上会有点痛”……浙江医院麻醉手术部李雨珈医师用文字、肢体动作给与小郭鼓舞和安慰,帮助其消除不安与恐惧。小郭积极配合,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骨科李庆庆医师在病房与小郭交流
“哪里痛”“大小便是否正常”,为了方便关节镜、查房、换药时交流,骨科(一)李庆庆医师主动学习了手语,可以进行一些日常基础直观的手语沟通,让小郭在诊疗路上有了更多亲切感。
术后小郭在医院住了两周。期间,浙江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还为小郭准备了一个专属的“诊疗沟通本”。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我们给他拿了一个特别大的本子,每次有什么事情都在本子上和他交流,到他出院的时候,已经写了二十几页了。”骨科(一)护士长黄小琴回忆。
住院期间的一些注意要点,护士们一一写在纸上,“我等下帮你问一下医生”“要不要开通便药,肚子胀吗”字里行间都透着暖意和关切,洋洋洒洒填满了几十页纸。
“医生护士都格外友好耐心。”让小郭特别感动的是,在碰到一些专业医学知识需要通过文字理解时,不论是哪一位护士都会不厌其烦、一遍遍给他讲,直到他清楚明白。医护人员也会用手语、纸上划写,帮助他了解后续应该动哪里、怎么动。
由于小郭情况特殊,护士站的医务人员成了他的暂时“家人”,一些倒尿盆等生活化问题也都在力所能及为他提供帮助,让他在住院期间感受到温暖。
出院前,整个医疗团队详细介绍了回家之后进行修养康复的流程,确保小郭可以进行后续的自主疗养。
“肩膀可以动,做饭、手语都不怎么影响,最近一次复查,医生说还需要继续锻炼。”已回到广西老家休养的小郭,用不那么顺畅的文字回复着潮新闻记者,他很感谢那段时间医生护士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平安。
春节前这段时间,小郭在家也没闲着,帮忙碌的爸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炒上几个菜。
小郭给自己写道:新的一年到来,微笑面对生活,和朋友聊天,喜欢,高兴。
外卖有风险,不希望家人担心的他,趁着这段修养时间,开始给自己“充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面包烘焙、理发技能。希望年后回杭州,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