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下雪光膀子也要演,台下只有几个观众也要演,一个婺剧团风雪夜的坚持

    潮新闻 记者 徐婷 通讯员 罗钟炉 杨林聪2024-01-23 08:50全网传播量12.9万
    00:00
    00:00


    △1月22日晚,婺剧《赵锦棠》演出现场。视频来源:金彩云APP

    戏台上,两名婺剧演员正演着悲欢离合,有道具雪花从舞台一侧刮来,纷纷扬扬,此时演出大棚外,也正下着雪,偶有零星雪花随风吹入棚内,遥相呼应。

    1月22日,浙江多地飘雪,金华更是积了厚厚一层。晚上,在永康东城街道方塘下村的送戏下乡演出现场,浙江中月婺剧团的60多位演职人员冒着风雪,为台下20多位观众呈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23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该婺剧团的演出人员,有人已经冻感冒,说话带着鼻音,或是偶尔咳嗽。但是每个人几乎都有着一样的坚持: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也要演好每一出戏。

    他们不惧雪有多大,但问观众愉悦否?演出精彩吗?

    坚定

    这场雪来势汹汹,下了一整晚,到1月22日的白天也没停歇。在早就搭好的演出场地外,已是白雪皑皑。

    1月22日,演出棚外白雪皑皑。受访者供图

    浙江中月婺剧团二团团长鲍文铮心里有点着急。他喊上几个人,把演出棚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悬着的心稍微平缓了一些,“就怕雪太厚,把棚子压坏了,有安全问题。”

    然后又开始担心,演出计划在18:30开始,要持续到21:30。户外演出的温度在零下,演出服都很薄,大家身体吃得消吗?

    当晚演出剧目为《赵锦棠》,扮演女主角赵锦棠的婺剧演员杨丹,是上台时间最长的演员之一。

    她的演出服里,只穿了一件练功的打底衣,薄薄的一层棉,“我是旦角,穿得多会有臃肿感,不能体现我们的身段。”

    1月22日晚,白云川在演出中。受访者供图

    剧里扮演宋成的婺剧演员白云川,有约20分钟的“赤膊”戏份——在那场戏里,他的装扮是仅穿一件肚兜,光着膀子露着背。

    上台前,不少同事问他:这次演出还脱不脱?“肯定要脱的!”他说这个扮相更能体现他饰演角色的人物特点,也符合故事情节,“演戏就是这样的。”

    当记者问有没有想过先取消,杨丹的回答特别坚定:“没有!”她说,受到当地村民邀请,或许还有戏迷在等待,她要考虑的是努力演好每一出戏,而不是先想到放弃。

    “对我们来说,没有暂停演出的说法。”鲍文铮说,“除非是连交通都不方便,或者条件恶劣到不能演,我们才会取消。不然,随便什么情况都要完成演出,这是我们的职责。”

    暖意

    在鲍文铮的朋友圈里,还有1月21日晚上演出时的盛况——那天晚上没有雨雪,他站在观众棚的最后,拍过去,满满都是人。

    1月21日晚,演出现场观众拥挤。受访者供图

    到了1月22日,观众席上都是厚厚的雪,即使清理掉,敞着的入口也会不断飘来新的雪花。

    演职人员预判,台下可能没多少人。他们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论人多人少,演出都不能打折。

    “即使台下只有一个人,我们也是这么多人给他好好演一场。”鲍文铮说。

    1月22日晚,演出现场座位也积雪。受访者供图

    到了演出时间,台下坐着20多位冒雪前来的戏迷。后排座位的雪没有融化,把前面两三排擦擦干,一坐下,咿咿呀呀的唱腔响起,演出开始。

    没有想到雪这么大,来不及做保暖措施。原有的取暖器功率较大,开启后容易跳闸,所以观众席上的取暖措施,只是一杯杯热水。

    舞台上,为了演出效果,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只是在换场的间隙,裹着厚衣服暖和几分钟。鲍文铮台上台下到处忙活,跟各个演职人员反复叮嘱着:多穿衣服,多穿衣服!

    1月22日晚,婺剧《赵锦棠》演出剧照,左为杨丹。受访者供图

    戏份很多的杨丹,来不及去想冷不冷的问题。她在不同选段的扮相不同,有时候刚下台2分钟,又接着以新面貌上台,要利用短暂的转场时间,换好头饰、服装、鞋子、道具。

    问及冷不冷,她笑了笑说:“那就用掌声来温暖我呗!”

    白云川光着膀子出现时,观众席顿时震惊了起来,有人欲言又止:“这么冷的天……”

    白云川只顾得上记住走位和台词,演出手被石墨盘夹住的痛苦,坐在地上“哀嚎”,悲惨的人物形象,又逗得观众捧腹。下台后,有同事打趣他:雪天说话吐出一阵阵雾,好像仙气一样。

    1月22日晚,白云川在演出中。受访者供图

    戏迷

    陪伴他们一起在雪天里坚守的,是20多位戏迷。

    浙江中月婺剧团成立于2019年,鲍文铮等人所在的二团则成立于2022年。这是二团成立以来,观众最少的一次。

    “从演出开始到结束都没走。”杨丹很感慨,演出结束谢幕时,台下传来阵阵掌声,还有老戏迷拉着她的手,跟她连说“你太辛苦了”。

    “其实我不辛苦。人是相互的,我好好演出,他们给我掌声。”她说。

    白云川则提到,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送来奶茶,热乎的,喝一口,就暖到了心里。

    原本他就有些感冒,经过昨晚的演出,又严重了一些,说话鼻音较重,偶尔还有些咳嗽。他还要继续演出,到了台上得忍着咳嗽声,真忍不住了,也只得见缝插针,在台词间隙悄悄咳一下。

    1月22日,演职人员在雪天大棚下吃饭。受访者供图

    送戏下乡是这个剧团的常态,每到一个地方,与当地商定剧目,演上四五天,看着台下观众的神情跟着剧情变幻,是一件让人心满意足的事情。

    从业21年的鲍文铮,也曾跟随前辈们送戏下乡。

    他遇到台下看官满座,也遇到只有一两个人打着伞瞄几眼,还曾去往山顶的村庄,“没有几户人家,我们找个空地就开演,台下只有两三个爷爷奶奶和一条狗。”他一边笑着人怎么这么少,一边该怎么演就怎么演。

    在不断的送戏下乡等演出中,鲍文铮看到了更多年轻人的面孔,不少演员还有自己的戏粉团。

    鲍文铮觉得,如今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戏迷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好的戏剧传播氛围,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演出更加信心满满。

    雪渐渐融化,今日气温或许更低。此次送戏下乡还将持续两天,他们换上新的装扮,今晚要呈现另一出《包公三勘蝴蝶梦》,明天最后一天,带来的是《珍珠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