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打趣,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而南方的湿冷属于魔法攻击。前段时间,杭州连日的阴雨天气和零星的雪花,让人直呼“冻”真格。湿冷夹击下,再好的体格都免不了裹紧大衣瑟瑟发抖,被奉为“人体天气预报”的骨关节炎患者更是“腹背受敌”。
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吴立东主任医师告诉潮新闻记者,每逢冬天,尤其是湿冷天气里,来就诊和的骨关节炎患者就会明显增多。“当关节本身有炎症时,对寒冷刺激就会特别敏感,所以冬天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症状也会更重。”
吴立东主任介绍,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受年龄、肥胖、炎症、创伤、遗传等多因素影响,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也就是老百姓常常讲的“骨刺”。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此话不无道理。吴立东主任解释道,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且好发于负重关节,最常见的就是膝盖。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则高达80%。
吴立东主任医师
“正是因为这个病太普遍了,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些关节痛很正常,在初期就没能引起重视。但是我们统计的结果是非常残酷的,它的致残率高达53%。”吴立东主任痛心地说道,“很多患者找到我们的时候,关节已经很疼、很肿,一动就会痛,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最终不得不通过手术来治疗。虽然我是一名外科医生,但我并不希望病人都是来开刀的。其实绝大部分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等,都可以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阻止它发展下去。”
那么,如何识别骨关节炎的早期信号?吴立东主任介绍,骨关节炎最大的特点就是疼痛,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时特别敏感。但关节疼痛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初期可能疼痛很轻微,或者在活动开始时发生疼痛,但关节活动开了之后,疼痛又会缓解;也有患者表现为走路多了之后开始疼痛;还有一些炎症性疼痛容易在夜间发作。此外,像关节僵硬、肿大,有骨摩擦音,关节活动障碍,都是骨关节炎的常见表现。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都是在提醒大家,要引起注意,及时诊治,加以防范。
骨关节炎患者如何才能安稳过冬?吴立东主任强调,首先要做好保暖,减少寒冷刺激。同时建议管住嘴迈开腿,做好体重管理,既要营养全面,也要控制总体热量的摄入,避免过于肥胖加重关节的负担。适当参与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游泳,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高负重的运动。生活中避免或减少蹲、跪动作,增加户外活动与钙剂、维生素D的补充,合理使用药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