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庆元官塘乡用一盏“暖心灯”解决留守老人致富难题

    潮新闻 共富微融站·官塘乡 吴思妃 见习编辑 王啸2024-01-23 08:07全网传播量2345
    00:00
    00:00

    “杨花阿姨,你最近编的中国结质量越来越好了,数量也多了不少呢!”近日,在庆元县官塘乡官塘村村民吴杨花家里,中国结共富工坊的工作人员吴秀芳一边夸赞着老人,一边清点着她编织好的中国结,整箱搬上车子准备运往庆元县城的集中收货点。

    “都是这盏灯帮了大忙,这可是乡里给我发的暖心灯,有了它,我再也不用眯着眼睛去编中国结了,可亮堂了!”吴杨花高兴地拉着吴秀芳去她屋里看。

    “一盏暖心灯”,是官塘乡政府为中国结共富工坊在村从事中国结来料加工人员发放的夹子式充电护眼台灯。

    收到“一盏暖心灯”的吴杨花是在官塘村留守的独居老人,也是村里的低保户,由于年纪大加上动过较大手术,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是手指还算灵活,加入到中国结共富工坊后,她在家就能赚钱。今年她用三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台智能手机,很是开心。

    中国结共富工坊是官塘乡建立的来料加工式的共富工坊。“员工基本都是年级较大的人群,特别是在村里的老人,晚上只能用房顶的灯来照明,编织中国结非常不便。另外,他们的房屋都是老屋,采光也不是很好,白天开灯浪费电又照不清楚,所以编织速度慢,中国结质量也不太稳定。”中国结共富工坊负责人、官塘村党支部书记吴礼平介绍,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官塘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深入到各村开展调研。了解到中国结共富工坊存在这个实际问题之后,乡里主动与工坊对接,为在村的15位中国结编织人员订购了夹子式充电护眼台灯并发放到位。

    “‘一盏暖心灯’是官塘乡在主题教育期间为群众办的一件小事,但却是为‘一老一小’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官塘乡主要负责人刘毅介绍,官塘乡80%以上都是留守老人,建立中国结共富工坊,不仅打通了销售端和供货端,还为在村留守老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中国结的编织,每人每年可增收6000元左右,最多可增收上万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