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重返办案现场②:“飞”走的秘密

    潮新闻 记者 马丽红 整理 通讯员 陈泉2024-01-19 03:23全网传播量1.4万
    00:00
    00:00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不管是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的大案要案,还是“鸡毛蒜皮”的枝叶小案,或者是多年未解的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浙江检察机关的脚步从未曾停歇。

    浙江检察推出系列【案例讲述·重返办案现场】视频,由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检察官带大家回顾2023年,他们亲历承办的11个案件——一起重返办案现场,抽丝剥茧、察微析疑、探寻正义。今天,一起来听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周建坤讲述的《“飞”走的秘密》。

    千万美元的外商订单不翼而飞,受到重用的业务骨干不告而别,难道只是巧合?当所有疑点都指向他,他却矢口否认……

    商事?刑事!

    宁波,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外贸企业数以万计,凯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年营业额超10亿美元的大型外贸企业。2021年2月的一天,凯某公司的负责人愁眉紧锁地来到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向我们陈述遭遇:“公司的大客户被人撬走了!”

    据负责人称,这个“大客户”德商公司是他们从国外交易会上发展起来的,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贸易关系。可近两年,德商公司的订单量大幅缩水,转而投向宁波另一家外贸企业:C公司。

    经凯某公司了解,C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是别人,正是刚从凯某公司离职的老员工关某。凯某公司认为,他们遭遇了“飞单”。

    在外贸行业,业务员将“老东家”的稳定客户,以更优惠的条件,挖角到新公司的行为被称为“飞单”。

    面对巨额损失,凯某公司于2019年向行政机关报案。经查,关某2007 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凯某公司,自2012年起全面负责与德商公司的业务往来。2016年,关某以亲属的名义注册C公司,并开始承接德商公司的订单。2018年,随着关某从凯某公司离职,C公司和德商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累计交易金额超2000万元。

    凯某公司坚称,是关某窃取了公司的核心商业秘密,才能“撬走”德商公司。

    如果属实,这将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涉及刑事犯罪!

    公开?秘密!

    公安机关以关某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向我院移送审查起诉后,面对讯问,关某言之凿凿:“不过是网上公开的联系方式,哪里算得上商业秘密?而且德商公司的生意是因为他们信赖我才有的,没有我就没这笔生意!”

    关某的辩解,正是“飞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

    办案组决定,从凯某公司破题。我们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从凯某公司调取了上千份英文电子邮件和业务记录,补充侦查卷达50余卷。经过对比甄别,我们发现关某在与德商公司交易时,约定的产品类型、交易习惯和指定供货商等都和凯某公司存在高度同一性,而这些信息是凯某公司在与德商公司多年的交易过程中,针对其具体特点逐渐积累、完善归纳形成的,并被凯某公司保密,绝不是关某说的浅度信息。经司法鉴定,该类信息构成商业秘密。

    那么,德商公司和凯某公司合作,是基于对关某的个人信任吗?

    我们走访询问了大量证人,调阅了关某的人事资料和报销记录,查实关某与德商公司的业务往来均受凯某公司委派,相关出差、接待等费用也由公司报销,完全是职务行为。个人信赖的辩解,也不属实!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认定公司的受损金额。由于关某到案后大肆毁灭证据、拒不提供真实账目,这笔金额似乎成了“糊涂账”。而且,关某和C公司被立案侦查后,宁波海关仍有大量同类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至德商公司,凯某公司被侵权的金额还在上升。

    我们随即利用海关外贸大数据平台筛选比对,发现关某在案发后伙同他人通过“借壳”等方式继续和德商公司交易,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据此,我们结合外贸行业交易特点,以侵权商品销售额乘以权利人同类产品利润率,最终认定凯某公司被侵权损失达570余万元,为同类案件损失认定提供了准确路径。

    2021年12月,我院以关某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向鄞州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23年1月,鄞州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公诉机关指控,判处关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四百万元。

    宣判那一刻,凯某公司负责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该公司也成了宁波第一家向侵权“飞单”维权成功的企业。

    案件已经尘埃落定,可我们保护商业秘密的脚步并未停止。我院多次走进企业、制发检察建议,帮助外贸企业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同时牵头联合工商联、市监局、鄞州海关等多家单位共同签署《加强外贸行业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协同保护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行刑衔接、线索“双报”等机制,共同凝聚商业秘密保护的强大合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宁波2.4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共同造就了这片充满活力的经济热土,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乘着“一号开放工程”的东风,在法治护航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重返办案现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