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第八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候选人公示

    潮新闻 记者 陈彩燕 通讯员 李江燕 岳潇轩2024-01-19 00:01全网传播量15.4万
    00:00
    00:00

    为进一步弘扬“最美杭州人”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全力办好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经各地各校推荐和教师自荐,评委会评审,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核查,确定了第八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的20位候选教师,现予以公示(按姓名拼音排序)。

    公示时间:从2024年1月19日至1月26日止。公示期间社会各界群众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反映候选人相关问题。联系单位:杭州市教育局宣传处、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联系电话:89583522、89583552。

    化身“最美救护人” 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陈建(萧山区衙前镇中)

    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衙前镇初级中学,17年来他一直是1200名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人,先后获得“最美浙江人·最美救护人”、萧山好人身边的“活雷锋”等称号。一次晚托中,学生小许(化名)心脏病突发,呼吸停止,他第一时间采取心肺复苏急救,配合心脏除颤仪成功唤醒了学生。他希望在这所校园“从一而终”干到退休,他说这是“最大的幸福”。

    参与组团式帮扶 在西部播种希望

    方润根(杭州学军中学)

    他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优秀代表。2022年6月,他响应号召奔赴四川泸定支教,从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改革、学生管理举措、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对泸定中学进行全方位提升,逐步推行“一体化协同育人”发展模式,不到一年时间,让泸定中学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师干劲作风焕然一新。他所在的团队荣获2023最美教师“最美团队”称号,登上了央视领奖台。

    管理班级有智慧 让学生成为生活主人

    费颖(杭州市朝晖中学)

    她是有33年教龄、31年班主任龄的智慧型教师,孩子与家长尊称她“费总”。在学生眼中,她幽默可亲、让人肃然起敬;在家长看来,她为人师表、值得信赖托付。作为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她坚持“将日常工作做到极致”,融合管理理念、班级发展、学校常规管理,创新探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班级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自我觉察,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足迹遍及建德大地

    洪明祥(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从教29年,连续24年担任高中班主任,带出了10届毕业班。“以校为家”“与学生朝夕相处”,既是他当班主任的习惯,更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20多年来,他对每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无条件接纳,坚持每天下寝室与学生交流情感,因材施教、全程陪伴。为了做好家访,他的足迹遍及建德大地,最远的一次步行了50多里山路。

    潜心业务因材施教 让学生卓越成长

    黄雄伟(杭州第二中学)

    亦师亦友、树人树心,凭借“博学、敬业、爱心”,他成为大家眼中温和坚毅、敬业智慧的班主任。潜心钻研业务,任教班级在历年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有100多人被清华和北大录取。他注重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生物奥赛中屡获佳绩。他还积极投身县中崛起行动,助力教育共富,兼任浙江景宁中学副校长并成立名师工作室,带领当地中学跨越式发展。

    克服困难援青三年 带出一批优秀教师

    来燕红(杭州浦沿中学)

    2018年她响应国家“组团式”教育人才援青号召,义无反顾开启高原支教之旅,一待就是三年。尽管高原反应强烈,她还是克服各种困难,承担繁重教学任务,同时身兼三个县市的教研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回杭后,她通过线上课堂、教研等方式继续帮助青海教师成长。今年暑期,她还应邀促成口琴美育项目引入海西州,努力帮助海西州学校打造美育特色。

    坚守温暖陪伴 用绘画照亮孩子人生

    李媛儒(临安区特殊教育学校)

    她是特殊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温暖陪伴者。她把绘画治疗带进班级,让特殊孩子在接受课堂教育同时享受绘画乐趣,释放情绪、悦纳自己。她手把手教学生掌握生活技能,曾帮助六年未见的学生母子重聚。为了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她坚持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经常带学生校外采风、学习。在她指导下,多位学生的作品入选“世界孤独症日绘画展”“全国残疾青少年冬残奥绘画作品展”等。

    乡村教育守护者 学生的临时妈妈

    毛红华(淳安县汾口镇初级中学)

    30多年教学生涯中,她未曾放弃过一个学生。刚工作时,她多次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去学生家里劝说家长,努力不让学生失学。有学生因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她就掏出微薄工资垫付。有些学生离家远住校,她就是学生们的临时妈妈,无微不至、细心照料大家。任何时候,只要学生有需要,她就努力出现在学生身边。多年来,她所教的班级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

    以文化人以技育人 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孟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起,已连续19年担任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他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30余项,取得专利20余项。他积极践行“用教育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275名西部地区学生家庭以技能脱贫,两次赴新疆指导当地人才培养方案。他还十年如一日走进乡镇、街道、社区,为居民义务维修家电,深受百姓赞誉。

    倾力推动民族团结 让少数民族儿童“读好书”

    莫颖萍(杭州市童星学前教育集团)

    她是少数民族先进代表,扎根民族教育、拱墅学前教育28年,积极推动幼教改革,致力于民族团结课程融合。先后参与援藏、援疆,与多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结为成长共同体学校并长期带教指导。她有着浓浓的民族情和责任感,多年来用心解决少数民族务工群体子女入园入学难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更多少数民族孩子从“有书读”变为“读好书”。

    探索实践教育新模式 培养出一大批“名记”

    沈爱国(浙大城市学院)

    不到20周岁走上大学讲台,从教38年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在新闻传播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学生超过2万人。他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参与探索出“校园记者-实习记者-社会记者”的新闻专业实践教育新模式,学生中有50多人获浙江新闻界最高奖“飘萍奖”。他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爱获得了各界高度认可。

    细心呵护聋哑儿童 努力让每个生命绽放

    孙海军(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2002年开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从此再未离开。从选定训练苗子,制定训练计划,确定授课方案,20多年来他永远站在教学第一线,细心呵护聋哑儿童,追寻体育梦想。在他细心培育下,多位学生代表中国参加聋人奥运会和残奥会并斩获佳绩,让特殊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他还积极参与杭州市及各类残疾人运动会筹备,为残疾人体育竞赛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带着使命“逆行” 在海外立心铸魂

    孙云飞(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从教23年,他让学生喜爱、同事认可、同行佩服。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他积极响应号召“逆行”奔赴迪拜,参与筹备我国第一所海外创办的全日制基础教育学校迪拜中国学校,担任学校主管会计。建校初期,师资不足,他主动兼任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白天奔走在教室,晚上伏案于财务室。他创建了海外中国学校“双语双准则”财务体系,为迪拜中国学校打响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老师”有毅力 在病痛中站成最美风景

    沈益强(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小学)

    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10余年忍受身体不适,还历经了两场大手术。但他心里一直装着学生,不曾落下一节课,没有耽误一件工作。他担任教研组长,践行轻负高质,力行课程改革,成长为杭州市教坛新秀。他被大家公认为“三强老师”——毅力强、能力强、个人魅力强,以高尚的师德和执着的坚守,生动诠释了爱心、责任、奉献。

    两度赴四川支教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徐晓明(钱塘区江湾小学)

    他两度赴川,在海拔四千米的甘孜理塘支教两年,深度参与钱塘、理塘两地教育活动,带领两期支教教师团队开展精准对口支教工作,成绩突出。在教学方式上他大胆突破,指导理塘二中开展“剥洋葱”式精准物理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全面参与理塘教体局教研室工作,深入中小学调研指导,累计培训理塘教师近700人次,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村小的“全能王” 赢得学生和家长的爱

    许益鹃(富阳区万市镇南安小学)

    参加工作30多年来,她一直扎根在家乡农村小学。哪里需要她,她就出现在哪里。从语文教师转为数学教师,从低段数学老师成为高段数学老师,后来又成为教导主任。她注重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玩中学。从担任教导主任开始,她就叫得出全校每个学生的名字,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着身边的人,赢得了学生和家长深深的尊敬和喜爱。

    创新思政育人方式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俞建中【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

    从教35年,有着27年高中校长经历。他把自己当成一个“住校生”,数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陪伴学生成长。作为校长行政事务不少,但他坚持奋战在教学一线,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他的思政课,不照本宣科,而是创新性地从红色、文化、生态、活力等维度,依托区内研学基地、文化礼堂、博物馆、党史馆、非遗馆、高新企业等阵地建立一批校外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推动思政课堂多元化,思政教育实践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育共富”领头雁 送教遍及山区校

    钟利民(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在最偏远乡村学校走上教育岗位的他,深知振兴乡村教育对农村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他是一位“领头雁”,带领薄弱乡村学校迈上优质发展道路。他竭尽全力帮扶薄弱地区,送教足迹遍布桐庐县内山区学校。他还两次参加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三次远赴新疆、西藏、贵州送教讲学,为结对的西部学校筹资,让当地住校生能洗上热水澡、盖上暖心被。

    柔肩担重助军功 化身“救火”好队员

    郑茜(杭州市和家园小学)

    她是一名军嫂,为让丈夫全心全意投身事业,她既是女儿又是儿子,既当母亲又当父亲,一个人挑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担子。工作中她身兼数职,常常化身“救火”队员,白天做好班主任工作,组织毕业班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身为德育主任的她,晚上还得挑灯撰写活动方案。新学期少先队辅导员暂缺,她又再次勇挑重担,无论学校安排给她什么岗位,她都欣然接受。在她的身上,很好地诠释了“真诚、坚守、担当”。

    在乡村践行“慢德育” 让中职生有出彩人生

    朱周周(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从17岁职高毕业走上讲台,28年来一直忙碌在农村中职班主任岗位上,被学生敬称为“周妈妈”。她走进中职生内心世界,感知他们渴求被爱、被看见、被肯定,提出“慢德育”,力求让每个职高生都能有出彩的人生。她坚持因材施教,曾带领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留守学生站上省中小学艺术节最高领奖台,带领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登上全国中职德育论坛展示才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