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个周末,我去了纯真年代书吧,参加一场新书分享会。
纯真年代书吧位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常规路线是先到西湖边,然后从北山路上的口子上山,爬上236级台阶就到了。但自从地铁3号线开通之后,我就选择从山的另外一边上来,翻山越岭去纯真年代书吧了。岭是葛岭,山自然是宝石山。
从地铁黄龙洞站C口出来,就是曙光路。路上车水马龙,对面是豪华的酒店、现代化的体育中心,身后则是黄龙洞景区。沿着曙光路走二三十米,拐进左边的石板路,都市的喧嚣瞬间就被抛在身后了。再走上两三百米,过了黄龙洞民俗园后,一条上山的路铺开在眼前。这时天色突然变暗,因为路边有一大片高高的竹林,遮蔽了天空。于是,四周更加安静了,连心也静了下来。
起初的山路较为平缓,空气也好,景色又佳,我不知不觉就走快了。然后台阶出现了,然后台阶又变陡了,于是我很快就走得气喘吁吁,腿也沉重了起来。看来,书山有路,但不容易走啊。不过看了看时间,我并没有停下来休息,只是紧了紧鞋带,放缓了脚步前行。
好在坚持了没多久,山路再次变得平缓,我已经到了葛岭背上了。山上游人很多,特别是岭巅的初阳台,不但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玩,也有很多年轻人组团上来的。从初阳台开始,就走下坡路了,我的脚步变得轻快,速度不知不觉又加快了。没多久,保俶塔出现在眼前,而纯真年代书吧就在保俶塔的下面。
西湖边有两座著名的古塔,保俶和雷峰。保俶塔为初代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塔身修长,而雷峰塔则为末代吴越国王钱俶所建,相对矮胖,所以素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非常巧的是,今天新书分享会的主角,名字就叫吴越。
吴越,出生于上海,“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曾任《文汇报》首席记者,现为《收获》杂志编辑。今天分享的这本新书《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是她在多年的记者、编辑生涯中,所采访过的或者有过编读往来的名家大咖、新锐作家们的故事。
叶永烈、陈村、苏童、金宇澄、张悦然、双雪涛、班宇……这一个个原本躲在文字背后的响亮名字,在这本书中都走到了台前,成了各自故事的主人公。正如分享会嘉宾、评论家苏七七所言,这本书中有很多打动人的细节,读了之后,她突然就对金宇澄在《回望》中关于父亲的描写释然了,突然就看得进去后辈作家班宇的小说了。
另一位分享会嘉宾、青海省首位鲁迅文学奖得主、也是本书主人公之一的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则在现场“叫起了屈”。他说没想到吴越会把访谈收录进这本书里,早知道的话他就会回答得更加认真一点了。
吴越通过微信进行访谈时,身为作家同时也是游牧人的索南才让正在冷风里修补牧场的网围栏,趁着干活的间隙跑到没风的地方回答一两个问题,再接着干活,如此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才断断续续完成访谈的。
我个人其实更喜欢索南才让的这种状态。在牧场上,吹着风,干着活,天在头顶上,羊群在右侧的山包上,这种纯自然的状态下,他的回答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打动人的。那么这一刻,他是作家,还是游牧人?即使已经获得鲁奖成为知名作家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游牧人的身份,写作对他又意味着什么呢?
但我没有提问,也不需要知道答案。或者说,文学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永远没有统一答案。于我而言,文学就是一种爱好。有的人喜欢钓鱼,有的人喜欢足球,而我喜欢看书,偶尔写点文字。爱好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哪种爱好更高级。
我想这就是读书分享会的意义,也是纯真年代书吧存在的意义:让阅读走进生活,让读书成为一种爱好,让更多的人有一个文学梦。我理解的文学梦,不是成为作家。人人都成为作家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可以暂时沉浸在文学中,在书中翻山越岭,去寻找自己生命中的纯真年代,让心灵得以轻松起来,以便更好地面对并不轻松的生活。
分享会结束后,我再次翻山越岭坐地铁回家。从地铁出来回小区的路上,我顺手买了一张彩票。其实彩票和文学一样,都是给人一个梦。所不同的是,彩票梦一到开奖的时候就破碎了,而文学梦可以做一辈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牛皮社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