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图为2023年10月17日,老人们在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休闲晒太阳。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体现了国家对银发经济的重视。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6万亿左右,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但在资本市场,银发经济这一具有国家扶持且市场巨大的领域,资本投资进入的规模至今依然较小。这导致了银发经济市场供给能力较弱,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养老机构还处在卖养老保险或者靠国家补贴才能来钱的状态。面对这样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商业维度上成功的银发经济品牌、企业、项目却少之又少,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存在巨大脱节与鸿沟,反衬出市场前景可观。
养老产业市场空间大却盈利难度大,造成这一矛盾点的原因有很多,观念上的桎梏是其中之一。从企业和市场角度来说,对银发经济的理解尚不够深入,对其不断攀升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难以为整个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从管理角度来看,有些人和部门认为养老产业首先是公益,养老企业要多做奉献多提供服务,不能单纯将其做为生意,图回报图经济效益,特别是一些养老企业和项目等生存长期依赖政府补贴,尚未形成自身造血和良性运营,更加剧了这种印象和观念。正因如此,不乏有养老企业经营走上正轨,就会有人要求其多提供社会性“服务”的情况,无形中削弱了企业发展动力和潜力。
的确,我国现在的养老模式中,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其公益性质的确非常显眼。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相应的福利待遇和优惠措施接连不断,但是这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矛盾,恰恰只有实现两条腿走路,老人的幸福生活才能有更多的保障。
养老产业要发展,公益和生意可兼而有之,这样方可持久。要让银发经济持续发展、扩大升级,社会应当鼓励更多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用相对低的成本做到相对好的服务,解决核心痛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和进入其他任何产业一样,应当明确能把它当成生意赚钱,赚到钱了,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出资做公益或用其他形式回馈市场,做公益和赚钱不能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关系。我们要扶持养老产业,首先要明确:不应当仅仅将其当做公益来看待,完全可以先帮助企业合法赚钱,同时引导企业做好对应的服务。这样既可以兼顾公益,又可以兼顾企业生意,更好地去创造“共享价值”服务老人。
银发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朝阳产业,涉及行业面广、产业链长,几乎覆盖国民经济行业的所有类别,将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份“银发经济”政策文件,标志着国家认可“办养老先挣钱”这事,对行业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