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颖(宁波市政协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鄞州区美术教研员)
一、现状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然而,目前美育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中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美育的浸润普及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认识到美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此次的美育浸润行动为我国学校美育事业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契机,让在美育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得到更多广泛的关注。
二、必要性
1.价值独特,提高艺术修养
美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不同的是,美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很难立竿见影,也无法用分数来量化。它需要长期的积淀养成,需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而后影响他们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从而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素养,涵养心灵。这样的过程是缓慢的,但却在“立德树人”方面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完善人格,塑造思维能力
美育浸润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至关重要。人的情感发展由本能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理性情感,而美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形成完美人格。在美育浸润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动双手和大脑,通过实践培养审美技能和审美素养。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艺术感知力,而且可以通过动脑、动手的过程,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时代需求,培养综合性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所谓综合性的人才一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今社会,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能感受自然之美,懂得人文之美,体会情感之美,方能担任建设未来的重任。
二、解决建议
1.建设美育名师工作室
美育浸润行动首先要关注的是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应积极建设美育名师工作室,邀请有卓越美育经验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能够在工作室开展的系列活动中了解美育前沿的教学信息,同时掌握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转变教学理念。美育工作室作为美育教研基地,推动美育课程的创新和提升,助力美育长效浸润。
2.培育学生艺术团
艺术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艺术团的建设,开展不同类型的艺术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学校可通过选拔和培训,培养国家级示范性学生艺术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舞台,促进其全面发展。
3.创建美育示范区、示范校
学校应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并总结经验,创建美育特色鲜明的示范区和示范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美育资资源库,构建大面积、高质量的美育共享平台,为更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让众多美育人抱团成长。
美育,重在“浸润”。浸润,不靠行政命令,不是强行灌输。浸润,需要体验、感受,需要思考、自省。浸润,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需要学校平台与环境。“浸润”是目标和路径,“浸润”是方法和手段。浸润,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浸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浸润”就是——在优美环境之中、审美引领之下,学生发自内心的觉知、感悟,触动、提升——审美素养生成。浸润,素养提升;浸润,内心丰盈。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正当其时。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俊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