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贾玲成功减肥100斤”冲上热搜。
100斤,这是什么概念?有网友开玩笑说:相当于把一个我减“没”了。
其实,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糖尿病肥胖专科,李宏春副主任中医师也遇到过像贾玲这样大幅减重的患者。
320多斤小伙成功减重102斤
35岁的小汪,身高181cm,本是一个靓小伙,但工作后体重从75kg长到161.7kg,BMI(身体质量指数)达49.4,而且血糖、血压、血脂、肝功能都有明显异常,甚至曾分别因为血糖和甘油三酯超标而出现急性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胰腺炎,被两次送入急诊抢救室。
小汪来到李宏春副主任中医师门诊时,每天在服用8种药物。
通过进一步检查,人体成分分析提示小汪内脏脂肪面积为306.9c㎡ (参考上限100c㎡ ),体脂百分比为50.5%(参考上限20%)。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汪内脏脂肪面积和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体重减了102斤!更重要的是血糖、血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也恢复了正常,停用了所有口服药。
身高1米62体重49公斤,也要减肥?
在李宏春副主任中医师的门诊,很多“胖友”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医生,你看我能减几斤?”“医生,我要减30斤”“医生,我减40斤需要多少时间?”“医生,你看贾玲减了这么多,我也要跟她一样”……
而在李宏春看来,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单纯体重的“数字”上,却忽略了减肥的真正意义。
来源:视觉中国
肥胖,从医学上来说,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简单地讲,肥胖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但同时也会诱发其他的疾病,除了我们所熟悉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还包括心梗、脑梗、肿瘤等,肥胖的危害是全身性的。
“所以我们需要减肥,但减肥不是单纯减重量,更要减内脂。”
李宏春曾接诊过一位24岁的小姑娘,身高162cm,体重49kg,BMI为18.7,按照诊断标准,可以说跟肥胖完全不沾边。但她总是感觉很疲劳,睡眠不好,容易掉头发,大便也不通畅,整天无精打采。
人体成分分析提示她的内脏脂肪面积却达到132c㎡ ,体脂百分比达34%,而且蛋白质含量、骨骼肌不足,妥妥的营养不良型肥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泡芙人”。
通过调理,不仅内脏脂肪面积和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疲劳感、睡眠不好、掉头发、大便不畅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体重不仅没降,还重了5斤,整个人看上去精气神很足。
减肥只关注数字?
这些减肥误区你要知道
肥胖的危害在内脏脂肪,减肥最重要的目的是减少疾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减重是减肥,增重有时候也是减肥。但很多“胖友”对减肥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误区:
1、短时间内就要见效,不行就更换方法
人胖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减肥自然也不能追求速成,需要有毅力去坚持。过分要求短期疗效,容易造成人体代谢失衡,而且频繁更换方法,会影响人体的适应性,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只要减下来就行,不去了解方法的作用机理就盲目减肥
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减下来就行,从来不去关注这种减肥方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是减内脏脂肪,还是单纯的排泄水分。盲目跟风,听到别人说什么方法好,就用在自己身上,从来不去了解原理,也不思考适合别人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3、过分关注体重数字,不注意身心健康
执着于数字的变化,每天称体重,甚至一天称好几次,只要有一点波动就开始焦虑。减重是为了身体更健康,能够让心身更愉悦,过分关注体重数字,反而无形中增加了心理负担。
4、只注重减肥效果,不注意生活方式改善
一旦减肥目标达到就算大功告成,不再去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殊不知人体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减肥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更需要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去维持。否则,任何一种减肥方式都是容易反弹的。
减肥不是为了减重量,是要减内脂;减肥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健康;减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