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浙江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交流会在湖州市南浔区顺利召开。会上,象山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颖峰以《厚植历史文脉底蕴、打造传统文化高地,让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历“久”弥新》为题作交流发言。
半岛象山不仅孕育了以渔文化为代表的海洋特色文化,更拥有着徐福东渡传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7 个、省级非遗项目 15 个。近年来,象山以推进“产、镇、人、 文”深度融合为抓手,有机结合传统村落保护、风貌整治提升等工作,不断加快传统文化“和起来”“强起来”“活起来”,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强县、旅游富民。
统筹布局,以高的站位推进“人文现代化”。
加强规划引领。先后发布《象山县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东门渔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控制性文件 10 余个,科学划定历史建筑保护控制范围,加强农村自建房户型引导,以制度推动城镇传统元素和风貌格局留存发展。排查摸清底数。联合文旅部门,高效开展历史建筑和非遗文保资源普查,先后实地调研 700 余处 “三普”类建筑,全面评估各镇(乡)、村文化价值和风貌质地,形成县域传统文化资源库。强化要素保障。累计投入 7.26 亿元推进人文环境及有关项目建设,建成文旅特色型美丽 城镇 6 个。组织镇村干部赴周边特色村考察学习 10 余次,对古建筑修复、文旅艺术等团队开展 “农村工匠”培训 1000 余人次。
立足禀赋,以实的导向建设“人文现代化”。
精致保护开发传统村落。采取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统筹兼顾古建筑保护和村庄原态风情利用,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累计创成墙头村、儒雅洋村等 5 个中国传统村落。丰富打造居民文娱场景。建设覆盖社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休闲绿道、健身广场等设施 712 个,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16 个,文化赋能公共服务普惠可感。生动描绘山海人文风貌。发挥县域四大海岸独特风貌气韵,建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1 个、省级风貌样板区 3 个,石浦镇围绕渔乡底色、黄避岙乡突出耕海牧渔分别打造特色人文风貌区。古传统与新中式融合建设浙派民居特色村庄,贤庠镇青莱村当选全省第二批典型案例。
创新传承,以活的眼光发展“人文现代化”。
丰富文化传承载体。紧贴村风民俗、非遗特色,大力实施乡贤“雁归”工程,实现“老故事”“老手艺”在新载体焕发新生。石浦镇将“第一冷冻厂”旧厂区盘活打造渔文化“博物院”,西周镇组建乡贤为成员的竹文化指导组完成非遗阵地建设。塑立特色人文品牌。举办 “石浦十四夜”、竹文化旅游节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深耕国学大师陈汉章等名片开发文创产品,极力输出石浦“渔光之城”IP,推动“节庆展示非遗、品牌吸引游客、游客带动消费”正向循环。挖掘文旅融合活水。坚持人文与“经济产业现代化”融合增效,广泛设立非遗研学基地打造全年龄段研游线路,墙头镇溪里方村最大程度留存“方恭房”历史风貌打造宁波市首家村级美术馆,举办艺术展览 50 余次、吸 引游客 20 余万,乡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文创饭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