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嘉兴:以文塑城,执笔风貌特色镇,书写城镇兴盛新篇章

    潮新闻 通讯员 钱欣怡2024-01-15 07:52全网传播量2.2万
    00:00
    00:00

    1月15日,由浙江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交流会在湖州市南浔区顺利召开。会上,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伟以《以文塑城、以业流韵,嘉兴执笔风貌特色镇,书写城镇兴盛新篇章》为题作交流发言。

    文化传承的核心是把握“根”与“魂”。作为江南文化之源和历史人文圣地,近年来,嘉兴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发展先行优势,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基础上,贯彻“微整治、精提升、可持续”理念,以风貌特色镇示范建设为牵引,通过文脉保护、空间活化、制度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品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具有现代化品质的世界级诗画江南。

    历史与特色结合,勾勒富有韵味的城镇发展脉络

    坚持高位谋篇。突出城镇体检先导,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完成率 100%,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一张图”底线管控。科学制定《全域全过程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各地开展风貌特色镇建设,建立责任设计师和责任规划师制度,因地制宜设计乌镇“互联网文旅”、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等14张各美其美的城镇发展名片,高起点绘就城镇现代化发展蓝图。

    坚持文化铸魂。将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融合统一,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城镇的历史功能、文化脉络,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去年以来,嘉兴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古镇发展联盟,以大运河为纽带,以乌镇、西塘、濮院、盐官四镇为核心,将18个古镇串珠成链,集成开展历史遗产活化利用。前段时间,在世界运河古城古镇合作机制会议上发布古镇地图,全面推广“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持续提升嘉兴古镇文化引领力和传播力。

    坚持品牌培育。文化要“古”,创意要“新”。各镇结合古镇古街元素,通过IP植入、资源导入等方式丰富业态构成,打造 “音乐+ ”“美食+ ”“文创+ ”等创意产业,形成独特文旅品牌,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推行“文商旅”综合发展模式,举办乌镇戏剧节、中国濮院古镇时装周等活动,打造食住行游 购娱一站式的服务业态,让历史文脉更好融入现代生活。2024年元旦期间,全市旅游收入 7.8 亿元,同比增长 468.72%。

    更新与活化并进,雕砌富有品质的城乡发展空间

    历史根脉再延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无保护不改造”,制定《嘉兴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条例》,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改造”,延续疏密有致的城镇形态和建筑肌理。新塍蓬莱公园依托古典园林风貌,对建筑、绿化、栏杆、廊架等进行 精致提升,打造曲径通幽的 “蓬莱仙境”;海宁长安东街遵循 实行“一房一案”改造,从修缮施工、经营改造到房屋维修进 行全程监管,隐化处理智慧化缆线、雨污分流等 10 余种管线。整条老街恢复青山石板面层,还原古街巷弄 “ 鱼骨状”肌理。

    特色风貌再活化,突出文化引领。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新元素、挖掘新价值,在风貌特色镇六类空间更新改造中,注重风貌改善和功能完善一体推进,通过场景更新、标识营造、服务增值等方式,赋予古镇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全市落地乌镇有戏FUN 、西塘汉服梦工厂综合体等42个标志性项目,带动投资33亿元,有效扮靓城镇“颜值”。如沈荡以“书里文城”为主题,推出“余华文学地图”,落地谷仓特色书店、文创照相馆等新场景,打造“可阅读、有记忆、能漫步”的特色空间。

    现代文明再繁荣,实现文化共富。坚持民生优享,通过美丽城镇建设统筹城乡设施,以“ 中心馆— 总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依托,新建成“10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50 个,举办《红船起航》主题展、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等,打造新时 代文明高地。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 100%;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推出《新版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新落地11个彰显浙派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新时代嘉禾村居图”逐步显现。

    当前与长远兼顾,探索富有活力的创新发展模式

    突出多跨协同。密切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街区更 新联审联建机制,贯通消防、绿化、人防等行政审批流程,解 决涉及文化空间更新难题,在尊重整体风貌格局的前提下推进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创新政企合作,打破传统政府单一投资形 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如桐乡崇福横街项目统筹政府专 项债、 国有公司投资、诗路文化带奖补资金,完成沿街立面 100%公房的收购和腾空工作,古城改造提升面积达 1.5 万平方米。

    突出运营前置。在风貌特色镇特色街区、文化创意空间等项目策划和设计阶段,鼓励运营主体提前介入,同步研究解决后续功能承载、资金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前置招商环节,推动“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如秀洲新塍引入哲匠运营团队开展“规划-设计-运营”全过程协同,科学制定老街业态分布图,强化“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形式导入,50%以上项目带装修和经营方案入驻,确保业态可持续发展。

    突出成果应用。结合文化建设成果,一方面,串联历史街区、浙派民居等标志性场景,推出“开往春天的幸福 101”“运河拾遗”等 10 条共富游线,成立休闲垂钓、农家乐、米酒等 九大产业联盟,推动 “村集体+村民+社会资本”有机融合,带动沿线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围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课题,联合嘉兴大学中国共富研究院设立 20 个历史文化实践观察点,研究制定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公共环境艺术、数字化赋能资源 普查等体系化标准,在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高质量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煜

    相关专题
    专题 | 浙江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交流会
    现代美镇大家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