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龙洞和仙瀑洞之间,海拔600米处的鹿田村,村名因流传着一个宋代玉女驯鹿而耕的美丽神话故事而得。
鹿田村在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距今1500年前建了一座鹿田寺,寺中常有文人墨客在此交流学问。宋朝学士朱熹曾在此讲学。宋代潘良贵赞赏“自是吾乡山水以此为第一”。南宋谢翱在该地写有《听雨记》。南宋方凤,元代许谦、吴师道、戴良、叶谨翁,明代王恩任,清代王崇炳、郑鹤龄等均有题诗。自从寺废后,于清代1898年由金华八县名流在鹿田寺的旧址上建造了鹿田书院。当时的金华知府继良题了“八婺儒宗”“鹿田书院”的两块匾额。在1997年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田书院也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书院之一。书院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为院落式建筑群体。共有三进,第一进为大门,第二进为穿廊,第三进为正厅(楼屋)。面阔均为三开间,两侧各置厢房共21间,形成了封闭式院落。
两侧厢房里展示了科举制度下八婺大地产生的5位文状元,7位武状元及进士名录,同时重点介绍了东南三贤吕祖谦、朱熹、张栻和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等七位先贤。
在书院门口宽广的平台地上有两块重约数万公斤的巨石,屹立在平坦的大岩石上。想当年明朝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将胡大海与常遇春在此比武举石,故名“比武石”“点将石”,朱元璋在这里阅兵遣将。
鹿田书院深藏在金华山深腹地,它四周被群山环抱。它背靠北山,西为白望山,东为羊甲山。只见险峰林立,苍翠葱郁,林木森森,嵩岭危岩,云雾缭绕。是莘莘学子静心专注,清幽学府的风水宝地。大自然的恩赐使鹿田书院立于巨岩之上,高高地瞻仰前方一马平川的田野和树林。而今日在鹿田村下方到杨家山村及双龙洞方向筑了两条水坝,建成了鹿田水库。
纵观宋代以来我国南方形成了三大书院派系,浙江金华、湖南长沙、江西婺源。其中金华学派就是通过书院来传播思想的,是金华儒学与婺学历史演变进展的过程。
书院建筑虽然俭朴,在这里主要是交流学术精神的场所。它与金华学派的治学也是一脉相承的。这里原是鹿田寺的旧址,寺庙的僧侣和建筑受条件限制都比较简陋。书画家郑竹三曾说,书院是古代的讲习所,在书院里读书,就如僧人修道一样,讲究简朴。十年寒窗苦,常说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裹足取暖是当时读书人写照。古代的书院一般都建在人迹罕至处,由当时的饱学之士,知识渊博先生讲学。
在安静的环境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般来听讲的都是秀才、举人。书院在组织管理形式和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与官方相比均有自己显著特色,它的组织机构精干,师生关系密切,融洽如父子,师者既是主讲又是总管。书院又是盛行讲会制度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学术气氛活跃,此外教学方式也较新颖,师生自由辩答,学生积极性高,自学能力强,成才者多。它不仅促进了教学事业的发展,对学术文化的繁荣也起到重要作用。金华历史上著名书院有丽泽书院、五峰书院、石洞书院,专家人士认为建于晚清的鹿田书院是婺文化的遗址,也是双龙风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是金华城唯一仅存的书院。
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述,游金华北山先抵北山南麓古刹智者寺,由智者寺西北登岭,直达杨家山再达鹿田寺,此路线为霞客古道。当时他见到鹿田怪石颇多(大如狮象,小者如鹿豕,俱蹲伏莽中,是为石浪)括号内是先生游记文字。先生怀疑相传黄初平(黄大仙)见白石叱喊羊起,白石逐变成羊群,难道又复原化为石?石上即为鹿田寺,寺以玉女训鹿耕田而得名。殿前有石形拟者名训鹿石,以上情况大致为徐霞客先生所描述,他文中所述羊形怪石群现大概已淹没在鹿田水库中。
在鹿田密林丛中,云雾弥漫下生长着全国闻名的千年名茶“婺州举岩”是金华的一张金名片。此茶芬芳回味绵长,香盈淡爽,厚重晴明。它攀巨石而生,清香扑鼻。不仅能煮泡出上品的好茶汤,据传在宋嘉定年间山中道人用茶叶捣碎,敷眼治多年顽疾而根治眼病。所以民间口口相传这神奇的茶叶又叫举眼茶。据传在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的大将和士兵们饮下这举岩茶,个个力大无穷。朱元璋在北山鹿田的田野里操练军士兵马后一举攻下了婺州。2007年婺州举岩茶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在鹿田书院门口放眼远望,鹿田水库就在前方。经过改造集休闲、游乐、民宿、游泳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美名“鹿女湖”。在湖边石浪区岩石上站着几只翘首昂胸张望的金鹿向南来北往的游人叙述着远古宋玉女救小鹿的动人故事。金鹿的出现点亮了鹿女湖畔的一片湖光山色,也惊艳了极目所至的青山绿水。仙山、圣水、幽林,布局了黄大仙文化景观节点,自然与人类活动相得益彰,正如名人所颂:仙鹿回眸一瞬间,化作传奇千万年。天涯海角云雾里,沧海横波在鹿田。鹿女湖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高山湖泊,是金华的小洱海。
如今金华山正精心打造鹿田书院国学体验、研学旅游等文旅品牌,吸引更多人走进金华山儒学宝库,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领略金华山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客_w8udno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