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文化与科技赋能中国校服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
校服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汉代太学的学生就统一穿青色衣服,于是就有了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千古绝唱。宋元时期学士文人用头巾裹头,程子巾、东波巾、逍遥巾等头饰也可以看作是学士文人的身份的标志。明朝更是出现了进士巾、儒士服。民国以来,学生校服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意蕴。
“作为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宁波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制造业强市,在纺织服装等行业都负有盛名。”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斌表示,我们将立足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代工业基础扎实、港口交通高效便利等优势,通过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及科技的不断创新,助力校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校服管理制度的完善、校服品质的保障以及发挥校服育人和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在校服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学习现代企业治理和新环境下的校服业务形态研究等新思路。发挥校服育人和审美功能,保障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文忠带来了主题演讲“校园文化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他认为,校服是教育形态、文化审美、社会变迁的缩影,对学校而言,校服更是流动的校训,行走的校园美学符号。包括校服在内,校园雕塑、校报校刊、校歌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服管理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翟士良说,去年开展、今年最新出炉的全国校服行业星级企业评选结果显示:伊顿模式、迪尚模式、哈芙琳模式、马骑顿(MQD)模式等都是校服行业优秀企业在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校服行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数字技术正在给服装领域带来新活力,校服企业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设计与科技融合,以文化内涵创新校服产业。
活动现场,主办方进行了中国学生装研究院宁波中心授牌;该中心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教育行业相关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和优质校服企业发挥集聚整合能力,着力构建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创新科研机构。未来,将开展校服专业领域的设计研发,专攻纸样结构、面辅料遴选、技术工艺、款式设计等方面,为下一代提供舒适、时尚、符合中国少年气质的新式校服。
此外,同期还举办了部分省市校服协会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各地校服管理制度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据悉,该活动由中国学生装研究院主办,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服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后勤装备管理分会、宁波市教育局和鄞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
(本文由活动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