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常山:新乡贤“巧延”产业链 唱响“共富曲”

    潮新闻 通讯员 李俊秋 廖露 林宇铖2024-01-09 09:08全网传播量2291
    00:00
    00:00

    产业兴则百姓富,在常山大地,越来越多在外拼搏、建功立业的志士贤才回归家乡,融入乡村,用自己的资源、学识、能力和人脉,反哺桑梓、泽被乡里,不断做大做强家乡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连日来,走进“枇杷之乡”常山县招贤镇纱帽山村,只见家家户户院子、远处山上都种植着枇杷树。院中树下,数位老人戴着帽子,全副武装,手提篮子,敏捷地采摘树上的花朵。“纱帽山村的枇杷只能初夏吃,但枇杷花茶随时都能喝。”纱帽山村新乡贤徐朝斌自豪地说,一个枇杷花往往簇拥着大团的花朵,每到12月份,农民便要进行一次疏花,这样才能结出更大、品质更好的枇杷果。

    枇杷是纱帽山村特色作物,从枇杷果到枇杷花,在乡贤能人的带动下,枇杷产业提质升级,让原本不值钱的枇杷花有了更好的经济价值,也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枇杷全身都是‘宝’,只有深挖枇杷价值,发展枇杷深加工产业,才能更好地‘吃干榨净’枇杷资源。”家乡的枇杷始终牵动着徐朝斌的心,于是他决定扎根乡土,振兴枇杷产业。

    以前,农户主要靠售卖枇杷鲜果赚钱。2017年以来,在徐朝斌带领下,村里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立了枇杷采摘基地,同时拓宽枇杷深加工产业链,制作出健康营养的枇杷膏、醇馥幽郁的枇杷酒、清爽丝滑的枇杷果汁和清香甘苦的枇杷茶等特色衍生品,今年枇杷产业为村集体增收25万余元。

    枇杷花变“香饽饽”茶香四溢,辣椒也可以成盆景“红红火火”。“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准备容器和土壤、种植辣椒苗和种子、提供适合生长的环境、做好管理与维护……”12月26日,在常山县白石镇草坪村,新乡贤林芳良正在详细记录辣椒盆栽的种植过程,为来年辣椒盆栽栽种做好准备。草坪村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常山辣椒出白石,白石辣椒在草坪”的美誉。“辣椒是我们的富民产业,如何把‘小辣椒’做成‘大产业’,除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创新发展也很重要。”林芳良早年在杭州打拼,后返乡创业,投身乡村建设,为辣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为提高辣椒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擦亮村庄“草坪红”辣椒品牌,2021年起,林芳良在市农科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指导下,带领大家推出辣椒盆栽项目,投资建设了“百椒园”示范性智慧辣椒大棚,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大棚适时监控和调节,将培育的盆栽辣椒观赏期延长达到半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草坪村已推出11款辣椒盆栽产品,深得市场喜爱和认可,吸引多部门前来参观、调研。此外,“辣椒盆栽”带动草坪村周边15户困难家庭就业增收,每户每年增加3万多元工资性收入,也助推了草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近年来,常山县聚焦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新乡贤“引凤归巢”机制,建强乡贤组织、搭建载体平台、选树乡贤典型,鼓励引导在外新乡贤回乡建乡,不断汇聚新乡贤力量,盘活新乡贤资源,释放新乡贤活力。一幅幅乡村美产业旺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常山大地徐徐展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