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金华市作协5年工作巡礼:担当文化使命 打造“文学婺军”

    潮新闻 记者 赵茜2024-01-07 07:27全网传播量1.6万
    00:00
    00:00

    五年来,金华市作协团结引领广大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助推精品创作,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打造儿童文学重镇,深入人民群众,扩大文学影响力,全方位展现出“文学婺军”的风采。

    传承浙江文脉  打造文学品牌

    在冯雪峰诞辰12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在中国作协的关心支持下,首创“雪峰文论奖”,启用雪峰文学馆、雪峰书屋。雪峰文学讲堂首讲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开讲。同时,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冯雪峰故乡——金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雪峰文学馆自2023年6月开馆后,已有2万多人次参观。圆满完成了第三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奖赛,着力建设国际儿童诗歌重镇品牌。在艾青诞辰113周年之际,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艾青诗歌奖”颁奖典礼暨艾青诗歌周音乐诗享会。创新开设了“浙中故事会”,现已举办五讲,每次线上、线下参与者10万人次以上,赢得受众好评。

    雪峰文学讲堂

    实施“十百千”工程 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

    1980篇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158部集结出版的著作,260部网络小说总点击量破百亿……这些文学作品中,一批高质量作品脱颖而出:汤汤的《绿珍珠》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并有多部作品进入海外市场,涵盖多个语种。李英的报告文学《第三种权力》获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治村》进入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年度榜单;郑骁峰的散文集《老江湖》获第三届三毛散文实力奖……

    金华市首届“十佳儿童文学新锐青年作家”颁奖典礼请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一支坚守初心的“文学婺军”。5年来,金华市作协实施“十百千”文学工程,即重点培育十个文学品牌、推出百位文学骨干、抓好全市“千人作家”队伍。通过新人作品研讨会、新锐作家评选、建设作家园地等方式培育新人、助推佳作。2023年5月新创办的“大堰河文学”微信公众平台,注重推介金华本土作者并培养青年文学创作力量,8个月来已推出原创文学作品158件,成为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的摇篮,不断为金华文学创作注入活水源泉。

    目前,金华市作协共有会员765名,其中省作协会员253名、中国作协会员40名、省新荷计划人才28名、省新雨计划人才6名。

    开展创作培训 打造儿童文学重镇

    鲁兵、洪汛涛、圣野、蒋风……因为这些闪闪发亮的名字,金华被称为儿童文学重镇。5年来,金华市作协积蓄力量再出发,举办全国首个地市级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这也是我省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5年里线上线下培训数千人次。经培训后加入中国作协的有六七人,加入省作协的有数十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第四届金华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

    推行作家驻村制度 开展文学惠民

    “文学婺军”在城镇社区也在田间地头。金华市作协全面推行作家驻村制度,目前,已在全市建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暨作家驻村创作基地78个,168名作家成为驻村作家,深入生活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活动入选中作协作家志愿者服务扶持项目,成为全国文学志愿服务联席会议非常任成员单位。

    文学从人民中来,也到人民中去。金华作家们通过“悦读中国”读书会、八咏讲堂等品牌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将传统文化和优秀故事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更多人关注本土文化,爱上阅读。5年来,全市组织各类文学采风活动132次,文学讲座134次,研讨会60多场次,各类征文50多次,惠及受众1.8万人次。

    未来五年,金华市作协将继续肩负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重任,育新人、树新风,持续推出精品力作,打响“文学婺军”品牌,讲好浙江故事。


    相关专题
    浙江省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