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2023年十二张“春风书单”,一卷中国文学地图

    潮新闻 记者 方涛 宋浩2024-01-06 00:43全网传播量10.5万
    00:00
    00:00

    2024年的第一周,很多人会在此时回望过去,筹谋将来。而我们编辑部的回首与展望,往往离不开阅读。

    阅读对现代人时间的争夺不亚于恋爱。

    作为“春风书单”的读者之一,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申霞艳在接受记者采访后的幽默感叹,大概也是无数“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都市男女的心声。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拥有一份“春风书单”,按图索骥地拓展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翻翻2023年的12张“春风书单”,我们以月为期,推荐了近200本好书,书单背后,是我们坚持了12个年头的春风悦读。早期的书单,有些零散,有些随性,这些年渐成篇章,不变的是持之以恒的阅读、推荐,和评论家优中选优的讨论、点评。这张书单暗含的是文学森林的成长和文化气候的导向。

    在这份书单里,你会看见《繁花》从“第二届春风白金图书奖”,一步步走向火遍全网的大IP;你会关注到钟求是、罗伟章,一个个向上走的中年作家厚积薄发的创造力;今天,你从“春风书单”里记住的一个个年轻的名字,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出现在鲁奖、茅奖的舞台上。

    岁末年终,放缓脚步,回头看看,2023确实是文化喷涌的一年。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在乌镇颁奖、上海书展线下规模创下新高、久违的文学奖项如雨后春笋般冒尖,而直播带货也为图书行业带来不一样的响动和讨论。

    文化繁荣的背后,一本本新书是最具象而微观的个体,犹如一块块砖瓦,构建起每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论家何平所言,“春风书单”显然是一张开放和包容的书单。事实上,一年的“春风书单”合起来就是一卷中国文学地图。

    虚构作品:新人集体“爆发”

    对于钟情小说的读者而言,每年发现几个风格各异的新人作家,属于阅读的意外之喜。而2023年,这种惊喜来得尤为频繁。

    焦典《孔雀菩提》、叶昕昀《最小的海》、大头马《国王的游戏》、杨知寒《黄昏后》、三三《晚春》、薛超伟《隐语》、郑在欢《春秋雪》《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周于旸《招摇过海》、宥予《撞空》、王苏辛《再见,星群》、甫跃辉《嚼铁屑》……80、90后作家正用他们的作品,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向我们走来。

    何平与《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评论家黄德海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2023年青年作家的集体“登台亮相”。

    黄德海认为,“春风书单”里年轻作家占比之高,或许正说明了这些年来,新人作者的不断涌现,并受到了书单的关注,也从侧面体现了“春风书单”的锐气和青春气息。

    “2023年是90后青年小说家出版的爆发年。春风书单的43部虚构作品中,90后青年小说家的小说集就有12部。但90后小说家小说集基本是期刊发表过的小说收纳,质量参差不齐,往往一本小说集好的作品不到一半。”

    何平对青年作家的关注从国内延伸到了国际。他也发现,在国内青年作家日益活跃的同时,海外青年华语写作似乎进入了衰退期,只有张惠雯一直保持着创作的活力和稳定的水准。

    相较于中短篇小说集的百花齐放,不少读者可能都已发现,2023年长篇小说的出版则显得不温不火。

    《归海》《月下》《嚼铁屑》《平乐县志》《信天翁要发芽》《寻找香格里拉》等可数的几部长篇小说出现在“春风书单”里,尤其是60后的长篇,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在书单几乎是孤独的存在。何平认为,单单把原因归结为今年是“茅奖年”,未必完全令人信服。

    《欢迎来到人间》毕飞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同时,何平还敏锐地发现,“春风书单”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精英文学,正不断跨越边境,范雨素的素人写作,八光分编辑的科幻小说集和天瑞说符的网络科幻小说都在书单中呈现。

    在他看来,“春风书单”对于真正意义少数和边缘的尊重尤为难得。彭剑斌和金特的小说集,尤其是金特的《冷水坑》的入选,令他乐见。

    非虚构作品:让更多好书被人看到

    过去一年的“春风书单”里,非虚构作品在数量上依然保持着优势,占比接近四成。我们也在其中发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口述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出版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用娓娓道来的口吻,讲述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阿来在《西高地行记》中,用脚和笔丈量世界,像山一样思考;《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中,吴越记录下17位国内外文学写作者的声音与线条、《我在北京送快递》让我们重新认识平凡人的精神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论家杨庆祥认为,非虚构作品庞大数量的背后,一定程度上是概念的模糊,质量上也良莠不齐,“相对于虚构作品而言,非虚构变成了一个非常不严格的文体分类,所有的非小说作品都可以放到这个筐子里。这提醒我们非虚构作为一个严格的文体类型在我们的写作语境中还缺少最基本的界定。”

    在杨庆祥看来,当下性、客观性、问题性是非虚构的三条基本原则。从当下的现实出发,以客观的态度观察、调研并写作,发现具有通约性的社会问题。这样的写作才是真正的非虚构写作,同时能够将非虚构与人物传记、游记、报告文学、历史研究等文本区别开来。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林小英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但同时,杨庆祥也在“春风书单”中觅得非常出色的作品,“比如,《县中的孩子》,这个选题非常契合我对非虚构的定义。我期待在2024年的‘春风书单’里出现更多这样的作品。”

    黄德海则认为,“春风书单”中,非虚构榜入选作品题材更为多样,写作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有历史类著作,也有口述史,还有作品的选集,跟艺术相关的作品,也有传记,深度调查类的纪实作品,“我觉得非虚构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也让很多原先无法进入书单推荐的相对专业的作品进入了这个序列,让这个后起的门类越来越丰富和健全。”

    女性主义作品:“半边天”越来越被期待

    2023年,更多人认识了上野千鹤子。

    2月17日,上野千鹤子与三位“北大毕业十年”的女性视频博主聊“女性主义”,冲上微博热搜第一。3月,上野千鹤子在历史学家色川大吉去世前一日秘密结婚的消息流出后,再次引发热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野千鹤子的影响确实已超越学术领域,深刻地烙印在过去一年的文学世界中。

    “作为女性评论家,我当然地关心性别,这不仅是因为女性的书写于我更易同理、共情,更由于我相信一切可以改变。”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 【日】上野千鹤子著 广西大学出版社出版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申霞艳表示,女性主义是最近几个世纪一直在不断丰富、壮大的思想资源,并在引领女性的生活、情感和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女性仍身处在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中,这时候,看看上野千鹤子犀利、风趣而机智的言论(书单中《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上等快乐》《身为女性的选择》等著作)真的会让人醍醐灌顶。榜样的力量是种子,开花是意想不到的。

    1847年,家庭教师简·爱曾对男主人说:“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园”。这一爱情宣言振聋发聩,引无数少女大胆追随自己的爱人。一百多年过去了,女性不再认为爱情是生活的全部,革命、现代启蒙思想同样可以让女性沸腾甚至付出生命,比如夏晓虹的《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就揭示了二十世纪革命历史对女性命运的激荡。对照杨苡的口述史阅读,你甚至可以在心中描画出自己的二十世纪草图。这些前行者是暗夜的微光,吸引着渴求光明的心灵。

    女性,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值得向往甚至模仿?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夏晓虹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申霞艳表示,在文学领域,女作家逐渐成为“半边天”是让人欣喜的变化。从“春风书单”的小说观察,女性已经可以与男性平分秋色,张惠雯、大头马、三三、杨知寒、周于旸、张怡微、王苏辛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作家。更可喜的是,张翎、颜歌同时用英文和中文创作,女性不仅走出了厨房进入书房,而且走出了母语文化进入世界多种文化的混融中。

    “斯坦纳在访谈《漫长的星期六》中认为这个世纪数学的突破性贡献值得期待的是亚裔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女性,我以为这种洞见同样适应于文学,海外女性的写作尤其值得期待。”申霞艳说道。

    翻译作品:在春风中与世界紧紧相连

    “当春风书单的翻译类图书琳琅满目地呈现在眼前,我们便想到歌德提到的‘世界文学’概念。当然,这并不与自然世界的版图吻合,英美国家的作品显然要占据半数。”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傅雷翻译奖组委会主席董强谈到,由于语言的优势,英美国家的翻译作品数量颇丰,庞大的基数也带来一些脱颖而出的作品,比如,令人眼前一亮的格蕾丝·佩雷,令人好奇的福克纳新版本,以及绕不开的马斯克,和“伟大不能被计划”之类的美式创新励志之语。

    《最后一刻的巨变》【美】格蕾丝·佩雷著 姚瑶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而剩下的一半,则是“多样性”的天下了。欧洲文学总是首当其冲:

    意大利关于地中海以及“中国风”的阐述,再次显示这个文艺复兴圣地的文艺积淀;波兰的托卡尔丘克作为诺奖得主的余波尚在,她的想象世界确有其独特处;作为同样的女诺奖得主,新晋不久的艾尔诺挟完全不同的凌厉之风而至,惜每本薄薄的一册,总难过瘾,而她所代表的法国“介入”一面,必有相对立的一面与之产生均衡,如《床,沙发,我的人生》所代表的“躺平”文学,带来的是妥妥的法国调子,译者还获得了傅雷翻译奖的新人奖;来自塞尔维亚的《风的内侧》,则让读者整个沉浸在欧洲大陆神话之风中。

    董强感慨,满眼望去,“春风书单”所呈现的,正如来自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两位作者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在如沐春风的阅读氛围里,感到“与这个世界紧紧相连”,且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位置。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王计兵著 台海出版社出版

    同时,2023年也是回归的一年。作为最能抒发情感的文体,诗歌创作也在过去一年大放光彩。“春风书单”中,《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等诗集都有较高的关注度。

    第五届江南诗歌奖、第五届草堂诗歌奖、第十四届“闻一多诗歌奖”等一系列诗歌奖项颁出,第八届武汉诗歌节上,100余位诗人、评论家、艺术家人一同在汉口繁华闹市街头的卓尔书店再一次传递诗歌的魅力。

    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生活如诗,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此外,从2024年1月开始,“春风书单”也将升级迭代,我们会与全国知名评论家、翻译家一起在月末集结当月好书,让“春风”与你的每次阅读相伴。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