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晚,一场纯真年代的读书跨年演讲秀,在上城区彭埠街道的纯真年代书吧举行。在阅读中,迎接春天。
过去的二十三年里,一年一度的文学迎新晚会早已成为书吧标志性的活动,从创立起延续至今,23年来从未因风霜雨雪而中断。此次第24届文学迎新晚会主题是“治愈年代,读书治愈我们”,分上下半场举行。
读书跨年演讲秀现场。
上半场读书演讲秀的主题是“读书的7+1种方式”,邀请了七位各个不同领域的优秀读书人,带来了各具深度、丰富的话题,对阅读的深入思考和见解,与每一个读者分享,碰撞,共鸣。他们的演讲,赋予读书以价值,引起了深刻的精神激荡,点燃了大家读书的热情,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一起感受到了读书之美,留下美好的心灵回忆。下半场,是纯真年代传统的迎新朗读跨年环节,诗人、书友们纷纷写来原创的诗歌。
辞旧迎新时刻,穿越冬夜冷风,推开书店的门,前来的读者朋友立刻就被暖融的气息和舒适的氛围包围。书店里的自助餐晚宴已开场,大家品尝着可口美味的食物;在精美的书籍边,人们轻声慢语的随意交谈;捧读着新鲜出炉的年度文学手册,或走上台,朗读诗人们的优美诗句;人们脸上洋溢着的,是辞旧迎新时刻的轻松,期盼,心灵的欢欣。
从西湖畔到杨柳郡,纯真年代书吧作为杭州的文化地标,自2000年创办,一直坚持引领阅读的文化初心。2023年,是纯真年代书吧创立第二十四年,这一年书吧为读者、书友奉献了高质量的文化沙龙共计250场,其中超过120场是各类读书会如小径花园读书会,论语读书会,FCA英语演讲俱乐部,成长俱乐部,迷影俱乐部等,在2024年的读书策划中,已有纯真会客厅,叙事疗愈工作坊等更丰富的社群活动在列。
在一个信息碎片化、阅读被短视频冲刷的年代,关于读书这件小事,纯真年代书吧已坚持二十三年之久,带动了一批杭城人,保持着对文化和和阅读的热爱,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影响力。
上城区宣传部部长范卫东来到现场,带来新年寄语,为读书点赞,以朱自清名篇《春》寄语在座杭州的爱书人和线上看直播的朋友。他说,即将过去的2023年,是杭州的高光之年。过去的三年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更加需要我们以读书、诗歌、以文化的持久力去浸润滋润,愿每个人都拥有空间、舞台,爱读书的人们,每一篇大作、每一首小诗,都共同组成这个时代的文化向上力量。2024,借用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预祝大家,新的一年浑身到脚都是新的,国家更加兴旺发达,杭州更加高光,每一个人都有一副铁一般的腰脚,大家一起向前进!
杭州市上城区宣传部长范卫东。
23年前,纯真年代书吧开业时,关于书吧,关于阅读,朱锦绣老师写下的一段文字——
书吧是人们走近的最好方式。不管陌生的人在哪相遇,他们不会因一杯酒的香醇,一杯咖啡的浓烈,一杯茶的清雅而说长道短提起话头。但书籍本来就是人们的谈资。对生活,对人生,人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与方式;对有关生活、人生的书籍,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共鸣也好,争执也罢,都是一种思想的开放,心灵的交流。因了某一个共同的话题人们就会话遇知己千言万语都嫌少。
她说:因为热爱读书,因为喜欢交流,我在大病未愈时创办了书吧,而书吧和阅读也治愈了我——从一个癌症病人到书吧达人,我的生命也因此充实而美丽。
越姐(左)和书吧女主人朱锦绣。
越姐,是一位退休公务员,“论语读书会”的领读人,醉心研读与传播国学。越姐以“今天我们如何面对传统文化经典”为题,向大家发问,今天,我们还有必要读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国学吗?传统文化还有没有现实指导意义?一个中国人能够放弃自己的历史文化吗?在带领一众年轻人读《论语》、《庄子》《道德经》、《金刚经》等等系列读书会下来,她不断刷新心得,认为传统文化彰显出来的智慧,令人体验到圣贤理想生活的自然充盈,就像诗中所写:“你见或不见,我就在那里。”今天中国人对传统经典的学习,是向古人那样发明自己的心性,向真,向善,向美靠拢,以获得合理的正常生活,反思自己,以求心性圆满。
金炯,一位传统经典系列读书会参与者。他认为经典的文字的魅力,在于打败时间。读《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读到时,仍然感觉血液冲上大脑,文字已经打败了时间,抚平了岁月。希望大家翻开经典,阅读其间对时间自上而下的贯穿,希望大家拿起手中的《论语》《庄子》《道德经》《金刚经》,读其中的智慧,抚慰我们的心灵,治愈我们的年代。
戈多,一位基金从业者、文学与旅行爱好者,小径花园读书会发起人。这位文艺含量很高的金融人,自诩“一个不成熟的人”,但带来的是颇有深度的分享。以“从柏拉图到陈春城,在小径花园的第五年”,戈多回顾了小径花园读书会举办了的92期读书活动,从阅读公元前1400的柏拉图著作《会饮篇》,感受爱与正义,到90后作家陈春城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感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读尼采《悲剧的诞生》,顿悟上帝已死人只有此生没有彼岸,读李娟《遥远的阿勒泰》,感受荒凉大地上的生命力,热情,每一个不曾翩翩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近四年读下来,读文学之美,像天上的月亮,春天吹来的风,遥远的美好的东西,让大家有兴趣去追求。另一方面文学又是很近的东西,文学本质上是在讲故事而故事来源于生活。戈多说小径花园读书会致力于营造一个“松散的轻盈的随时可能解散的读书会”,给参与者营造“推开门走进来,就走出了生活,走进了一个桃花源”的精神气场,希望大家感受点美,能收获点什么就收获,收获不到也挺好的。
资深媒体人、图画书发烧友、小米粒绘本馆主理人糯米,带来题为“成年人更需要童话的滋养”的分享。从媒体人、到互联网大厂的文案、产品研究员再到创办一家儿童绘本馆,开始做阅读推广,糯米不仅从成为母亲陪伴女儿成长的身份转变,还有一次次为孩子们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引起对人生道路、职业转变、生命感悟的思考。她感叹图画书故事是一个特别好的东西,不仅孩子,成年人更需要童话滋养,读童书故事可以链接童年的自我,就像种一颗种子在人的心里,在漫漫人生某一个未知阶段某个瞬间,悟道时,会开花结果,抚平磕磕绊绊,一片坦途。成年人读了,在当下就可以治愈我们。读懂一个东西需要人生阅历,不是说一定要非常好奇敏感才能读懂,而行动是穿越困惑的唯一路径,你在童书中获取力量,就要去做,去尝试,让人生有更多经历。
她为现场的成年人大朋友带来绘本《山姆和大卫去挖洞》、《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分享,感悟“朝同一个方向一直挖洞的人,最后会挖到钻石,但我不停改变方向,这样的挫败感伴随,时不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朝同一个方向一直努力?”最后在无数次阅读这本书中得到治愈,不再纠结:“山姆和大卫出发挖洞时,那里是个苹果树,回来时是个梨树,挖洞的故事代表人生一段旅程,出生和最终会回到同一个地方,但挖到钻石不是最终目的,即便得到的是同一个结果,为什么不去尝试不同的人生呢?”而对于《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糯米寄语大家,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才是真正的活着。
糯米(站立者)。
盼盼,一位全职公益人、兼职培训师、FCA创会主席、国际双语演讲俱乐部“toastmaster”9年资深会员,她以“在‘头马’的一千零一夜”为题,回顾了创办演讲俱乐部的历程,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以输出、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带动输入,听别人演讲,讲自己的故事,读每个人的经历也是在读书。比如当晚聆听各位演讲者的分享,读取一个个鲜活的人和故事,就是在读非常高质量的图书,甚至对我们未来的行动产生影响,自己参与其中,自己的人生之书也写得越来越厚越精彩。
盼盼介绍,演讲俱乐部中那些卓越富有影响力的演讲者,都是做了超过100多次的精心准备,精细打磨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看似即兴的信手拈来,但这种自然流畅的结果是凝结着这个人为此付出努力的过程,it’s never too late to restart,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拥抱世界。
Anders,是一位AI创业者&咨询师、开始创造品牌主理人、纯真年代深夜食堂策划人,他以“未来世界,AI能给读书带来哪些新的方式和可能”为题,带大家一起探索高度碎片化信息泛滥的时代,音频播客短视频抖音统治人们的感官,失去了系统化接受信息的能力的我们,信息过载,很难沉入心流,如何阅读?AI如何为我们赋能?借助AI,获取信息提升思考。一是借助AI进行书籍翻译,辅助理解。二是演示学习和AI对话,以其解释阅读快速捕捉信息,交互中获得内容总结,轻松进入某一专业领域的学习。Anders介绍未来读书的可能性,他认为实现自我是最高层次的需求,科技应该为解放人的创造力和劳动力而服务。可以有对话式的读书,重重现苏格拉底式的对谈,也可读者和作者共创,或重现费曼式的读书,以教代学。他畅想新的一年有机会的话,带领大家做一些结合AI的读书会。
远方。
远方,一位跨界大咖、作家、自然教育实践者,他也是纯真年代书吧的常驻嘉宾、西湖文化研究者、文化自然教育品牌“树下”的创始人,近年来,耕耘人文教育,他带孩子们走遍了大江大河,打通孩子们对人文、历史、地理、建筑、时空的理解。以“窗口、路径与视野——阅读的一些方法与目的”为题,远方分享了一些阅读方法与目的。远方一一张苏州拙政园的图片“与谁同坐轩”引题,此轩因苏轼词句“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得名,由建筑的得名考据苏轼词中“庾公楼”的“庾公”是谁?继而追问东晋时期名臣庾亮,为什么会成为后世名士文人追慕对象?由庾亮生平平定王敦之乱、导致苏峻祖约之乱,追索东晋这个朝代历史政治制度是什么?什么是王敦、苏峻之乱?这首词是苏轼写于什么时候?哪里所作?苏轼的时代人生背景如何?他提及明月清风的思考,与《赤壁赋》异曲同工之妙,仔细思考,触及了诗人何种灵魂,情绪与思想?词中的“别乘”是谁?“峰千朵”是什么?拙政园当中的这个亭子,以思考“明月清风我”的关系,这种建筑排布是孤立的吗?探问寻找,会发现西湖郭庄的“迎风映月亭”和“与谁同坐轩”是应答相和的,联系苏轼当时的境遇,拙政园和郭庄当时建造的背景,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当中非常深刻值得回味的感受,即,中国传统文化士人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与风月际会不灭此生怀想,对理想主义的极致的澄澈的追求,西湖长期的存在,穿越千年时光,在无数人心中引起不灭的共鸣。窗口、路径和视野,即点、线、面,打通文理,远方以极具人文积淀的深厚学养,理工科的思维方式来重新思考人文,闪耀出思维的光芒,引人深思。
送别2023,迎来崭新的2024,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和经历的事,都沉淀在我们的岁月里。一场纯真年代读书演讲秀,带我们读童话、读经典、读未来、读一切好的文学作品、读普通人不普通的内心世界、读语言的跨越、读自然人文历史的辽阔,多么美好!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更加美好地读书吧。
三代读者以阅读跨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