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一天卖上千张皮500个成品,今年杭州的春卷市场有点“卷”

    潮新闻 记者 阮西内 文/摄2024-01-02 09:05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一抓、一蘸、一铲……短短十秒,一张热气腾腾的春卷皮就做好了。“这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技巧在里面。”

    做春卷皮。

    元旦之后,春节临近。说起过年的仪式感,春卷不得不提。

    1月2日上午,潮新闻记者走访了杭州太庙社区的几处菜市场,了解今年春卷的行情。

    宽仅4米,长度不过230米的大马弄,挤满了来买菜打卡的人。这几天,已经有六七家商铺开始做春卷了,商户们的定价比较统一,春卷皮15元一斤,大约50张;成品的春卷15元10个,可以现炸,不过需要额外支付5元的费用。

    大马弄几家做春卷的商户。

    “这两年大马弄火了,客流量起来了,所以每到元旦前后,做春卷的商家也多了。”来自江西的王大姐做春卷已有20年,她对今年春卷市场有点“卷”的行情表示淡定,“来我这里买春卷的大多还是老客,很多专门从滨江、下沙跑过来买。”

    已做好的盒装春卷。

    她坦言,这么多年做下来,老顾客对春卷皮的需求其实更大。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做馅料,但做春卷皮还是有些技巧的,一不留神,就会造成薄厚不均的情况,影响口感,所以大家更愿意在店里买,“我只要把春卷皮的薄度控制好,炸出来的春卷香脆,不愁没生意。”

    由于长期和周边居民打交道,王大姐现在杭州话讲得挺溜,时不时跟顾客来几句,大家听起来很亲切。

    王大姐的小店。

    除了凸显年味的春卷,王大姐一家下午还会卖“油墩儿”,也就是本地人常吃的萝卜丝饼。

    元旦假期这几天,王大姐5平米不到的小店前排起了长队,和丈夫两人有点忙不过来。基本上每天成品能卖超过50盒(10个一盒),春卷皮几千张。“如果生意一直还可以,过年应该不回江西老家了,多赚点养老钱。”王大姐笑着说。

    离大马弄不远的察院前农贸市场,门口也有一家做春卷的商户。老板娘张大姐从元旦节前两天开始做春卷,“雪菜冬笋、荠菜、马兰头,每年差不多都是这些,以本地人喜爱的清淡口为主。”张大姐告诉记者,春卷要吃新鲜的,春卷皮也不能压,放久了容易粘连。“做了这么多年了,对本地顾客的口味已经很了解,如果口味太重了,没人买。”

    张大姐和她的弟弟正在做春卷。

    有些顾客喜欢吃甜的,张大姐家专门自制了豆沙馅,“豆沙里面放的红糖不多,口感不会很腻。”

    陈阿姨一来就买了1盒豆沙口味的春卷,同时替换了几个荠菜馅的,这样“双拼”一盒的价格是18元。

    记者走访发现,太庙周边卖春卷的商户大都类似,主做雪菜、荠菜、豆沙,其他口味略有不同,包括酸菜、韭菜、芹菜、香干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