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青田:破解进口火腿销售瓶颈,“哈蒙”产业迎来新发展

    潮新闻 通讯员 舒旭影2023-12-29 14:11全网传播量2669
    00:00
    00:00

    “以前哈蒙只能整腿售卖,不仅价格高,而且顾客短期内吃不完容易浪费,很多人就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自从可以切片后,我们推出片装的哈蒙,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每月能卖出五千多包。”连日来,青田县铭溢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静忙着打包片装的哈蒙,销往全国各地的超市、商店。

    “哈蒙”是西班牙火腿的音译。自中西两国于2018年11月签署了《中国-西班牙猪肉议定书》后,正式拉开了西班牙火腿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青田作为知名侨乡,在西班牙华侨超10万,得益于华侨华人带动,如今已成为“哈蒙”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然而一直以来,进口“哈蒙”只能整腿销售,不允许切片加工销售,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消费者对于切片‘哈蒙’有需求,商家也希望能通过切片包装扩大消费市场。”青田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叶祖康表示,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他们成立了“哈蒙”产业发展服务小组,通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认真研究、整理、吸纳“哈蒙”商户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梳理问题清单,着力将问题找准、情况摸透。

    “哈蒙”产业要发展,其切片生产许可审查能“有例可循”是关键。“我们主动与国家、省、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对接争取支持,共同探讨‘哈蒙’切片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径。”叶祖康说,省、市市场监管局跟他们多次赴购销一线了解行业发展详情,在多番调研中关于“哈蒙”切片的许可标准逐渐清晰。

    与省、市技术专家合力攻关下,今年7月发布了《青田县进口即食发酵火腿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方案(试行)》,对进口即食发酵火腿制品的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试制产品检验等方面都作出具体要求,“我们出台《方案》,目的也是为切片生产许可、企业建设标准、产品品质把控等提供相应支撑,助力青田‘哈蒙’切片生产产业发展。”叶祖康说。

    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经过多轮项目论证、安全评价、意见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新版的《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正式将青田建议的进口火腿生产加工规范纳入。青田抢抓政策利好“窗口期”,不仅获批全国唯一进口火腿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还颁发全国首本进口即食发酵火腿制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获得该证件后,所生产的西班牙火腿切片可作为预包装食品,在超市、商场、直播间等渠道合法上架。

    许可证的落地只是青田“哈蒙”产业破题破局的第一步。“如今破解了无法切片的销售难题,生产销售也步入快车道,但想要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潜力,将更多高品质、可溯源的‘哈蒙’送上消费者的餐桌,需要积极延伸和拓展产业链。”青田县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洪微说,按照“生产加工+人才培训+文化展示”的三位一体发展思路,青田已成立全国首个“哈蒙”切片厂,专业流水线可以完成切割、人工摆盘、真空压缩等全流程操作,实现工厂化加工。同时,借助“青田西餐大师”侨乡特色技能人才品牌,培养了200余名专业“哈蒙”切片师,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青田还梯度培育20余家“哈蒙”进口企业和200余家销售企业,从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广告营销、电商直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靶向施策、综合赋能,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办好一件事,服务一方产业。“多种规格包装的切片‘哈蒙’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下单,与以往相比,销量增长了70%以上。”青田县侨乡进口商品城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炎说,随着“哈蒙”进入更多寻常百姓家,西班牙火腿的国际贸易将日渐红火。目前,青田全县集聚40家“哈蒙”经营户,300家外地代理商,在成功破解销售问题后,年销售将从2亿增至5亿。

    据介绍,青田县还将实施进口西班牙火腿的鼓励性政策,引导青田籍企业家将企业回迁。同时,建造智慧化集中冷库,打造进口火腿“共享冷库”,降低企业仓储成本,推动“哈蒙”产业行稳致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共富微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