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2023杭州举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杭州网约车司机陈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上了本地热搜。该乘客希望陈先生打开空调,但因为车子最近出现充电故障,为防止车辆续航受到影响,陈先生拒绝了该乘客的要求。视频中,该乘客对陈先生进行长达数分钟的言语攻击,还涉及针对所谓“外地人”的排外言论。
两人发生争执,对错另当别论,但是在争吵中一方口不择言的泄愤表达,拿所谓“外地人”话题攻击另一方,确实给人们造成了非常不适的观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个别人不理智的言行无法代表杭州,“排外”显然不是杭州的时代基因。
平心而论,以很多网友的发言和我本人作为一个所谓“外地人”在杭生活多年的经历看,杭州的大多普通百姓并不“排外”,对不同地方的流入人口总体上持相当包容、友好的态度。不但不排斥,近年来,杭州的政府部门更以极大的政策创新和有力的实际行动,激励、召唤五湖四海的人们来此创业、生活。这在全国也是有口皆碑。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建设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用她的胸襟和魅力,让新市民们收获了归属感和获得感,并且同城市一起成长。
前阵子,“杭州有哪些吸引你定居的理由?”在知乎上引起网友热议,留在杭州的理由除了美丽的风景之外,也有很多新的解读。有人说杭州创业成本更低、创业环境更好;也有人说杭州对外地人特别友好,大学生来杭落户网办、掌办率达到九成,打通了入杭留杭“最后一公里”。就在前几天,一名评上杭州D类人才的东北姑娘拿到100万元购房补贴,工作三年就在杭州买上房子的故事,更是激励了很多年轻人。正如一位名叫“@咸鱼”的网友总结的自己选择留在杭州的理由——杭州的温暖与包容。
有数为证,今年截至目前,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37万人,同比增长7.13%,前三季度杭州吸纳海归人才占比持续领跑新一线城市。2020-2022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总数量为240万人,其中有超过百万的35岁以下大学生来到杭州就业创业。2003年,杭州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6.53万人,2023年,这一数据上升至28.63万人。就在12月22日,杭州又发布了一项重磅集成式人才政策——“春雨计划”,旨在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地人,选择到杭州来“安身立命”的原因。
历史、文化、时代,不管哪个维度来看,排斥与封闭都决非杭州的基因。如今的杭州,更是浙江的杭州、中国的杭州、世界的杭州。不久前举行的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杭州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雄心。今天的杭州如此精彩,正是不断彼此融合的新老杭州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当今中国是一个流动的中国。流动,带来不同区域经济、民俗、文化的融合。今天,中国人以放眼全国的视野来就业、创业,生活、游玩。早上出省游玩晚上回到家中,这已经是中国司空见惯的场景。甚至,早上出门到另一个省上班,晚上回到本省家中休息,都不是什么稀奇事。这种流动、融合,给了中国强大的活力,支撑我们生活的多彩。在这样的大中国,任何区域的人都不应存有彼此排斥、歧视的念头。这既不现实,也不应该。如果有极少数人在杭州抛出这样的言论、存有这样的念头,那只能说你太落伍了,既给杭州丢了脸,也给自己丢了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