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埃及:金字塔边书写当代奇迹

    潮新闻 记者 谢庆 姜倩 董庆鹏2023-12-26 23:13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地跨亚非两大洲的文明古国埃及,其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埃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了“黎轩”,中国学者认为,在张骞回国后上奏汉武帝的报告中提及西行抵达的黎轩即指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随后汉武帝向黎轩派遣使者。新中国成立后,埃及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由此也带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如果说金字塔代表着古代埃及建筑奇迹,埃及首都开罗以东约50公里处的沙漠中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CBD)彰显着文明古国的现代建筑奇迹。其中,最瞩目的当属385米高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也被埃及总理马德布利称为“新金字塔”。项目国际招标时,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参与竞标,最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迄今最大的房建项目。

    沙漠中醒目的“非洲第一高楼”(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埃及是较早响应的国家。十年来,中埃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中国自2012年起连续11年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对埃投资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双方打造了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多个“一带一路”典范工程,也有不少浙江企业、浙江人深入埃及腹地,投资建厂、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中企承建的新首都在沙漠拔地而起

    潮新闻记者探访开罗中国文化中心

    车辆由开罗老城区向东行驶约50公里,在沙漠腹地一座“天空之城”拔地而起,这是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该区总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标志塔”项目,塔冠最高点385米,被誉为“非洲第一高楼”。

    沙漠中造新城,仿佛天方夜谭。开罗生活着2200万人,是全非洲最大的城市。为缓解首都压力,埃及启动“沙漠造新城”计划。“我们刚开始来的时候,这里一眼望到头都是沙漠”,中国建筑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该项目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埃及建设的最大项目,被视作中埃合作的里程碑和“一带一路”最大群体项目以及典范工程。

    “我们非常注重本土化。雇用了1.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1万名埃及工人和2000名埃及工程师,为当地创造了近3万个就业机会”。该负责人还向潮新闻记者介绍道,为提高埃及员工的专业技能,中国建筑还专门建立了中国在埃第一所致力促进海外产业工人、管理人员技能培育的教育公益机构“鲁班学院”,已向3000名当地青年人提供在建筑工程领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潮新闻记者在埃及新首都“标志塔”前

    新行政首都是一座智慧之城。自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开始,中国建筑就秉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理念。项目建筑外墙采用了岩棉——一种可以隔温的新材料,还建设了节能中心,以减少冷却塔数量,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和智慧管理的融合。

    “除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外,我们还在阿拉曼新城建设一个由5栋建筑组成的超高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该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阿拉曼未来会成为埃及的“夏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埃及新地标,推动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现代化发展。

    自埃及新行政首都向东继续约60公里,荒凉戈壁中有一大片工业集群地,厂房一个挨着一个,随处可见中文,处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展现中国风貌——这里是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埃“一带一路”合作的先行者,引领者和实践者。“经过15年的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中埃双方共同努力,在一片沙漠戈壁上建成中埃经贸合作的重要项目和样本典范。”埃及泰达执行董事助理张植祥还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泰达合作区共吸引超140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6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37亿美元,缴纳税费超2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5000人,产业带动就业约5万人,被埃及总统塞西评为目前苏伊士运河经济走廊最成功的项目。

    多数员工来自当地 浙企为埃发展添动力

    潮新闻记者走进苏伊士运河边的中埃经贸合作区

    “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离因·苏哈那港直线距离2公里,紧邻苏伊士运河,港口运输十分便利。”张植祥告诉潮新闻记者,“埃及与周边和国际重要的国家都签有双边、多边贸易协议,埃及制造的产品到这些国家不仅免关税还免配额限制。”他还介绍道,浙江企业是最早一批进入园区发展的,目前园区内最大的一家企业就是来自浙江桐乡的巨石集团。

    一家蓝白相间的大型工厂被绿植环绕,车间内机器设备井然有序地运作着,在偌大的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显得格外亮眼,这就是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石埃及”)。

    巨石埃及生产车间

    巨石埃及完成了4条玻纤生产线和配套辅助项目建设,是非洲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年设计总产能达到32万吨,总投资近10亿美元,是中国在海外自主建设的首个大型玻纤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填补了非洲玻纤行业技术空白,使埃及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巨石埃及副总经理沈小冬来自桐乡,自建厂起,他亲历了巨石埃及的发展和壮大。

    无独有偶,巨石埃及也非常看中本土化发展,沈小冬介绍,“中国员工仅有30多人,主要集中在管理和技术骨干岗,其余全部招聘本土埃及员工,超2000人,本土化比例达到了98%以上”。

    除了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2000个,巨石埃及经济效益良好,十年间累计为当地创造了约超4000万美元的税收收入和超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成长为共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边3家租的工厂是我们公司的,那边3家买的工厂也是我们公司的。”在离开罗不远的十月六日城,潮新闻记者见到了来自宁波的埃及快虎摩托公司董事长胡汉浩,随着他手指方向指出去的6家快虎摩托车厂房,记者在旁边还看到了紧紧相邻的美的、东芝厂区。

    胡汉浩第一次来埃及是2008年,当时他是为宁波一家企业来催账的,没想到造化弄人,埃及市场对摩托车的高需求,让天生流淌着浙商“四千精神”的他最后选择留在埃及创业。他把先进的浙江制造经验、中国管理经验等带到了埃及。

    “埃及快虎摩托”董事长胡汉浩与员工交流中(右)

    在快虎摩托厂的办公楼,销售服务窗口排起了长队,很多埃及人等着买摩托车上牌照。售后区域也井然有序,一个埃及人只要在快虎买了摩托车,从上牌资料准备照到售后,都能享受一条龙服务。

    “埃及这里车辆上牌需要很多资料,我们开设了4个专门的窗口,就是为客户上牌提供前期服务,如上牌发票,产地证,上牌证,号码交通局备案证明等文件。”让胡汉浩自豪的,还有一件事情:快虎摩托销售品牌haojue、PNE(自有品牌)全部都是在埃及生产,从零部件生产、涂装到组装,都是在厂区一体化完成。“快虎的本土化还体现在用工上,除了几个技术骨干和管理者,我们绝大部分的工人都来自埃及”。

    依托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快虎很快成为埃及摩托车产业的龙头,尤其是三轮摩托车和两轮摩托车在埃及销量位居首位。

    “除了我们现有在十月六号城运行的6家工厂,我们还在萨达特工业区新建新工厂,占地26000平米,目前在建设中,另外我们在新十月六号城工业区还向政府买了80000平米土地,预计2024年年初交付给我们,我们会建新的工厂,扩充产能,减少物流和管理成本”。对于未来,胡汉浩的言语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文热”“中华文化热”持续深入升温

    世人惧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这是埃及人脍炙人口的一句谚语。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来此旅游。这些年,埃及导游出现一个特别现象:越来越多的导游喜欢学中文,越来越多的导游能把中文说好。

    导游“欧拉”是一个中国通,中埃历史、文化在她口中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学的中文”,她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埃及的大学几乎都有汉语专业。2022年9月,埃及中学中文教育试点项目启动,标志着中文教学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中文热”“中华文化热”在埃持续升温。

    “一带一路”是务实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来自丽水青田的吴先青在来到埃及后办厂经商的同时又多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以文化为媒,先后创办了旅埃华人报、华人头条-埃及站、埃及华人官微、德仁中文学校等文化产业。

    德仁中文学校教学现场

    在开罗的市中心,德仁中文学校掩映在一众埃及特色的建筑中,门头是一串阿拉伯文,大门并不是特别起眼,沿着楼梯上3楼确是别有洞天,走廊里能看到很多中国小孩子在欢声笑语,两边的教室时不时传出教习绘画、武术、汉语等爽朗教学声,与一群学生时不时的附和应答奏响出了一曲交响乐,在与中国万里之遥的开罗上空响起,显得特别动人。

    “最开始的想法非常单纯,在开罗华侨华人的孩子,包括我的孩子,没有地方学中文,这绝对不行。”于是在2010年,担任埃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及埃及华人联谊理事会两会的秘书长吴先青携手几位侨领发起创办了德仁中文学校,由吴先青担任校长,负责学校的管理运营。吴先青为德仁中文学校呕心沥血、四处奔波,先后解决了教材、师资等多重难题,“我们一直来每个星期周末两天总计10节课,主要教习汉语、常识(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等)、美术、书法、武术、歌曲等等优秀的中华文化。”吴先青介绍道,目前德仁中文学校是全球提供课时最多的中文学校,也是国侨办颁发的全球华文教育示范学校。

    当记者采访结束离开时,空气中响起了德仁中文学校的一首师生合唱“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歌声嘹亮,在开罗大街上久久回荡,令人沉醉。

    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埃关系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谱新篇,再创辉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