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禅让·尧篇|⑱会男女

潮新闻 叶抒2023-12-26 08:44全网传播量10.6万
00:00
00:00

“今天会男女的人真多。”弃说。

“春天到了,人的春心也开始荡漾了。我们的老祖宗实在英明,创造了这么一个节日,给了大家寻找自己心上人的机会。”孔壬笑说。

会男女,也称仲春之会,是上巳节中的一个重要节目之一,是青年男女的狂欢之会。

《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媒氏”是周时的官名,分管男婚女嫁之事。周时已有户籍制度,无论男女,出生后就登记造册,男子三十岁前必须娶妻,女子到二十岁必须嫁人。若超过这个年龄标准,还没有成婚的,不仅父母催婚,政府也会采取措施。具体方式是每年搞一次“仲春之会”,催“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大龄男女若不参加活动的,“媒氏”还会上门“罚之”。

政府为什么如此关心百姓的“男女之事”?

中新社:长沙大学生着汉服沿袭传统再现古代上巳节。资料图。据CFP。

因为繁衍后代是国家强盛的基本条件,没有人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国。农耕需要人,战争需要人,人力是否充裕,是国家强大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也是“会男女”流行于民间,并得到政府重视的重要原因。

“会男女”是青年男女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青年男女可以聚众歌舞狂欢,可以踏青于水滨,放风筝、做游戏,共沐春风浩荡、共享春日温婉。对上眼的,“奔者不禁”。至春秋时代,各国仍有“仲春之会”活动。《墨子·明鬼》记载:“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令所属而观也。”“桑林”“云梦”以后都成了男女苟合之处的代称。《诗经·风·桑中》就有女子吟诵的“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一唱三叹,旖旎多情。卫国的“桑间濮上”也是男女欢聚幽会的地方。

《诗经》: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子求士,竟是如此大胆直白!

仲春之会的男女狂欢还带有巫术性质。因为男女之间的性爱活动在古代被用来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上古遗风也在后世保留了很长时间。汉代《春秋繁露》卷十六中讲到求雨之法,就要求“吏民夫妇皆偶处”;梁武帝大同五年(539),以七事求雨,其第六仍是“会男女”。

“会男女”源自上古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

“野合”一词,在今天简直是不堪入耳,但在当时很流行,并非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细心的读者,应该早就看出,上文讲到的契与弃,其实都是野合的产物。

在我国的考古学报告中,有不少野合图。如1987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发现一处岩画,面积有120多平方米,刻有人物百余人。人像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不少男像清楚刻出生殖器,甚至表现了男女交媾等形象。在广西南宁明花山、龙州沉香角均有野合图,前者是一对男女拥抱着;后者男上女下,卧于地上。汉墓画像砖中也有“会男女”的描绘,其中有一块画像砖,背景是一片桑林,一妇女至此采桑,筐丢于一边,衣服挂在桑枝上,与一男子作交媾状,一男孩在男子背后助推。

即便是今天,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存该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江苏武进地区有三月初三游南山之俗,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介绍孔子时,堂而皇之地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纥与颜如玉是邻居,两人相差十七岁,颜如玉爱纥文采盖世,常有忘年之暗恋,每每于窗前月下,叹息祈祷,盼明月传情。

唐·无名氏仿颜如玉语气作《无题》,其中四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又老。君当知妾意,愿与君共老。”

孔子就是叔梁纥与颜如玉野合而生。

“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名与字代表什么意思?

弃、孔壬与鲧三人一路游荡闲聊着。

“那不是放齐吗?”弃手指迎面而来的高瘦青年。

孔壬:“放齐,会男女去了?”

“会什么男女,刚才在看帝女司蚕呢。”放齐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所谓禅让·尧篇|⑰执兰招魂
所谓禅让·尧篇|⑯逢蒙射雁
所谓禅让·尧篇|⑮兄弟献兰先后被拒
所谓禅让·尧篇|⑭祭高禖
所谓禅让·尧篇|⑬临水浮卵
所谓禅让·尧篇|⑫驩兜献兰得芳心
所谓禅让·尧篇|⑪沐浴祈福
所谓禅让·尧篇|⑩三月三,上巳节
所谓禅让·尧篇|⑨挚即帝位,吴回摄政
所谓禅让·尧篇|⑧帝喾尸解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