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还是不婚,婚姻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近日,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30位毕业生和该校的创校校长蒋莉老师一起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探讨。
为什么开展这次活动?这要2个月前说起。
“10月份的一个周末,我连续当了两次证婚人,新人中都有一位毕业于祟文。”蒋莉表示,经过这两次紧挨着的证婚,她希望再见一见当年做校长时带过的孩子们,看看正处在谈婚论嫁、生育养娃年龄的他们。
蒋莉口中的这群孩子,大多是90后,在1998年-2009年间毕业于胜利小学或崇文实验学校,年纪大一些的三十出头,年纪小一些的刚刚大学毕业。
“20年前做校长时,一直强调创新教育,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动力。但现在,社会上经常说年轻人如何躺平,如何没有动力,这中间有没有什么误解呢?或者说是否有一种刻板印象存在?”蒋莉表示。
这场活动,是蒋莉组织的“重返童年”探访母校系列活动的第二场。
上午10点,校友们陆续回到母校,和自己的老师们一起在操场上重温童年游戏。
随后,大家围绕“婚还是不婚”话题展开探讨。
30位年轻人中,选择“结婚”共25人,占了83%,只有3人选择了“不婚”,另有2人选择中立。
一位支持结婚的校友表示:“婚是要结的,但对象选择要慎重,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碰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人,当然要结啊!”
另一位校友表示:“我支持结婚,因为我需要一个旅游搭子、吃饭搭子,有时候吐吐槽讲讲别人的坏话也需要有个搭子,所以结婚是找一个什么话都可以说的交流对象,一个陪伴。”
还有一位校友说:“人生重在体验,结婚这个事儿不体验怎么知道好不好呢?所以婚一定要结,结了发现不合适还可以离。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人生多打了一关。”
这群支持“结婚”的年轻人,支持婚姻的原因,主要是丰富人生的体验、找到契合的人。
站在支持“不婚”队列的少数派又是怎么说的?
一位男生说,因为老家对嫁娶有非常执着的地域要求,这让他觉得结婚这个事情非常复杂。
另一位支持不婚的女生表示,结婚对个人的生活计划、人生安排的影响太大:“我比较喜欢一个人,另一个人要一直跟我生活,会有点难以接受,不舒服,不方便。”
在杭州教育界活跃了30多年的蒋莉老师表示:“婚姻不会阻碍年轻人找到自我,而是帮助他们完善和丰富自我,这是我想告诉年轻人的。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年轻人已经意识到了。”
蒋老师说,每个人的发言都被总结成不同的关键词写在了白板上,交流结束后,校友们用价值排序的方式逐一轮流删除自己认为相对不重要的关键词,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关键词。“最后剩下的关键词,是‘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