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一个下午,杭州市上城区胤乐生活馆。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来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共同唱起生日歌,为陆荣花奶奶庆祝生日,欢声笑语弥漫整个房间。志愿服务,让这群年轻人和陌生的爷爷奶奶们产生了交集;长期的陪伴,也让他们之间成为了彼此的牵挂,建立了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自2017年开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学院的春雨志愿服务队,包括廖嘉毅、翁寅超、谢东、王宜威等学校基金会的志愿者,持续定期前往唯康老人文化养生公寓、红巷长青颐养园、胤乐生活馆、萧山海月养老院、凯颐瑞照护颐养中心、元墅西兴老人公寓等在杭养老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助老服务,他们把养老机构的老人们都当成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的‘爷爷奶奶’特别多,他们都好慈祥。”志愿者谢东说。
志愿者们不仅在聊家常、玩游戏中陪伴爷爷奶奶们度过欢快时光,还开设了智能设备使用教学小课堂,编写了智能设备使用手册,帮助老人们适应现代化的数字生活。其中,廖嘉毅、翁寅超、谢东、王宜威等同学,还作为学校基金会的志愿者,奔忙在一线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平常中,这些志愿者们和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吃饭了吗?”
“要好好学习,又要有好的身体。”
“奶奶,我得到了部门优秀奖。”
这段温馨的祖孙对话来自“春雨志愿服务队”廖嘉毅和唯康老人公寓的舜华奶奶。
在一次志愿服务中,廖嘉毅和舜奶奶相识。他和舜奶奶特别投缘,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每次志愿活动结束临走之时,奶奶总是悄悄的往我的口袋里塞上几块糖果,这份疼爱像极了小时候去奶奶家的甜蜜回忆,舜奶奶就像我的亲奶奶一样。我们也成为了微信好友,分享彼此生活点滴。舜奶奶也总是关心我的生活状况并勉励我要好好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我觉得我们就像‘家人’一样。”说到舜奶奶,廖嘉毅一脸的幸福。
而对于其他志愿者们来说,“在助老志愿服务中,我们体会到了老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优越的物质生活,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每当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我就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也从中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获得感、满足感!”
依托学校的思政工作能力和区位优势,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基金会志愿者们不负时代使命,积极把志愿服务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深入探索数字化帮扶公益新模式,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措并举地蹚出一条具有工科职业教育特色的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精细化的志愿服务不断赋予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内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