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随着GJ8021航班起飞,杭州机场(萧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401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重回“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
(视频由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提供)
机场旅客吞吐量,是机场的重要生产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
杭州机场重回“4000万级俱乐部”,背后原因是什么?这在全国属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4000万+”以后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供图
早高峰值机排起长队
时隔四年杭州机场重回4000万俱乐部
“今年明显感觉到,萧山机场坐飞机出行的人更多了。”机场的繁忙,杭州市民戴女士在搭乘地铁前往机场的途中就有体会。
戴女士家住城北,作为旅游达人,今年基本每个月都会从杭州机场出发,飞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搭乘上地铁19号线,她的旅途就开始了。“以前过了江,临近机场,地铁车厢会比较空,基本都有位置坐。”不过最近几次,她发现到机场前,地铁上依旧有不少人,自己都是站着到机场的。
到达机场以后,值机柜台也很忙。“特别是赶早上的飞机,需要排队比较久。”戴女士说,像杭州飞深圳、北京的航班乘客都很多,所以大家最好提前两到三个小时到机场。
另一边,杭州机场地勤公司值机员施杭东同样忙碌着。凌晨4点半到机场,准备迎接早高峰,到了饭点顾不上吃饭已经成为近期常态。
“早上5点多到早上7点,是出发的高峰期,为了减少旅客排队我们全员上岗,值机柜台基本都是全开的。”施杭东说,现在每天只要一到现场,就有旅客围着,咨询航班在哪里值机、行李在哪里托运等等,总是有回答不完的问题。
“机场航线越来越多,出行越来越便捷,今年明显感觉到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了。”忙归忙,看着客流量不断增长,机场发展逐渐壮大,在机场工作近20余年的施杭东有着说不出的自豪感。
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伟强认为,一个国际机场的客流量,最主要的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这个国际机场在国内和国际机场系统中的区位和地位。
谭申捷 摄
加快恢复航空运输主业,暑运单日客流量连续创纪录;新增恢复国际地区客运通航点14个,新开俄罗斯莫斯科、澳大利亚悉尼、新西兰奥克兰等洲际航线;今年7月,民航局正式批复杭州机场双跑道独立运行,运行效能显著提升,高峰小时可起降航班由45架次增加至53架次……今年以来,杭州机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事实上,杭州机场的发展速度一直令人瞩目。自2007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后,2013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6年突破3000万人次,2019年突破4000万人次,平均每三年就实现一次“千万级”的跨越,实现了旅客吞吐量“三级跳”。
前不久,浙江全省机场2023年已经实现旅客吞吐量达7024万人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如今,暌违4年,再次进入“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党委书记蒋福敏看来,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支撑和机场集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合力。同时,也反映出浙江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旺盛的航空服务需求。
谭申捷 摄
借亚运东风拥抱世界
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有哪些动能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杭州机场(萧山国际机场)借助亚运东风拥抱世界。
在亚运会开幕前,连续开通迪拜和阿拉木图等亚洲重要国际客运航线,在中、西亚之间架起两座全新“空中桥梁”。同时,上线“杭港通天下”中转联程服务,推出4条亚洲航线及6条洲际航线,旅客可通过香港机场方便快捷地到达全球核心目的地。
借港出港,实现杭州机场在新航线、新航点上“从无到有”的突破和“从有到优”的蝶变。
据统计,杭州机场累计保障涉亚(残)运会赛事人员超5万人次、航班4500余架次,为各方来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与“最终回忆”。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供图
乘亚运东风,杭州机场还开通了浙江省内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往返澳大利亚悉尼、新西兰奥克兰,实现了同一航班在一次航程中三个国家的机场枢纽自由上下客及装卸货,有效提升航线丰富度及收益率。同时,利用“后亚运”资源,借助世界关注杭州的优势,将赛时“流量”变航班增量,持续加密亚洲国际航线,亚洲境外航线达年初的近五倍。
“杭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重回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相比2022年增速超过100%。”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晓津向潮新闻记者分析时,也提到了杭州亚运会召开这个点。在他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外部经营环境逐渐转暖,前三季度浙江经济增速达到6.3%,超过全国1.1个百分点,为杭州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亚运会的胜利召开也发挥了较大作用,叠加疫情期间被压抑的商务、旅游、探亲访友等出行需求快速释放,为杭州机场提供了市场机遇。
第二,杭州机场、相关航司、空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紧抓市场机遇,通力合作新增和加密航线航班,克服夏季雷雨等不利天气,为旅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的航空运输产品。
第三,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航空上下游企业深刻理解航空对浙江的特殊价值,从规划、土地、财税、社保以及全产业链配合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支持。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在杭州建设中法航空学院,就是典型代表。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供图
位居全国机场前十
站在新的起点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当前数据,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意味着杭州机场在全国约260个运输机场中坐十望九,超过北京大兴和成都双流机场,且与位居第九的西安咸阳机场差距不到20万人次(旺季时1天的业务量)。
据预测,杭州机场2023年全年旅客吞吐量将达4110万人次,航班量超29.7万架次。
李晓津表示,这标志着杭州机场正逐步打破“天花板”,枢纽地位更加显著,竞争能力更加突出,也意味着与周边同类机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站在新的起点,杭州机场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从2015到2019年,杭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增速介于5%到8%。“若按此标准,最早2026年、最晚2028年杭州机场肯定突破5000万人次,届时杭州在全球30000多个航空城市中将位列前五十名之内。”
杭州资深规划专家汤海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下一个目标是2025年达到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进入全球前50大机场的行列。“杭州机场三期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建设和谋划杭州机场四期改扩建等,就是为此目标而准备的。”
随着2022年9月杭州机场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一阶段顺利投运,杭州机场旅客保障能力跃升至9000万人次,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浦东机场的第二大航空枢纽。
蒋福敏向记者透露,至2035年,杭州机场全场旅客量有望达到9000万人次。“届时,杭州机场将力争成为客货国际航线通达全球,中转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衔接便利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为人民群众航空出行提供更大便利,这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李晓津看来,突破4000万人次,不仅可行,而且必要。随着旅客吞吐量的增加,政府、企业和杭州市民等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AIR)研究发现,即使在民航业绩断崖下滑的2022年,杭州机场所在萧山区人均GDP增速快于周边城区约1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约为周边城区3倍以上且继续增加,人口集聚作用不断加强。杭州市相对于周边没有机场城市显然更为突出。
“对比上海虹桥等实力雄厚机场、宁波栎社等后起之秀机场,杭州机场的相对优势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竞争,尽快突破5000万人次就是重要提升手段之一。”李晓津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