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在这座博物馆里找到慈城人黏在心头的记忆

潮新闻 吴夏璠 记者 郭婧2023-12-21 23:01全网传播量10.3万
00:00
00:00

图片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一来,新年的脚步也就不远了。

每逢冬至,江南濡湿的空气里便开始弥漫出一股糯米的芳香。经过千百年的习俗传承,冬至便和年糕“黏”上了。

浙江的年糕“门派”众多,吃法不一,但要论起知名度和好口味,就不得不提软糯细腻、洁白光韧的宁波慈城水磨年糕。慈城籍文化大家冯骥才曾说:“年糕是慈城食文化的历史名牌,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今天,记者就带大家走进宁波慈城年糕博物馆,解读慈城年糕的“乡愁记忆”。

穿越古今的江南味

慈城年糕博物位于慈城年糕产业园内,距离慈城古镇仅5分钟车程。

图片

总面积1400平方米的博物馆,共有上下两层。一层是年糕的实体生产车间,为了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年糕生产的各个步骤,博物馆通过古今对照的方式,将先进生产线的操作步骤与古法手工年糕制作一一对应。通过选料、浸米、磨粉、抽燥等共9个步骤的操作,慈城年糕扑面而来的清香便将参观者带入了一段悠久深厚的历史之中。

图片

图片

博物馆二层为慈城年糕文化的主要展示区,由诗意美食、奇妙物语、舌尖品味三个部分组成,通过文物器具、文献资料、仿真模型等形式详细展示了慈城年糕的深厚发展历程。与一层机械化的展示皆然不同,二层温婉的江南青砖白墙的建筑设计,伴随着潺潺的水车之音,慈城年糕的历史徐徐展开。

图片

图片

“稻米就是制作年糕的主要原料,慈城年糕的水稻种植地源于河姆渡一带,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文化发祥地。河姆渡出土的稻谷距今7000年,2020年宁波余姚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井头山遗址的发现,更是将我们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向前推到了距今8000年前。在井头山遗址中发现的完整的稻谷,使之成为了‘河姆渡之祖’”。在慈城年糕博物馆第一章诗意美食的古渡遗韵展板前,馆长许福军将稻作文化的历史娓娓道来。

图片

图片

从事年糕机械研究的许福军馆长,是年糕的“头号粉丝”,关于年糕他总是有说不尽的故事。上至千年的历史,远至欧洲的考古学说,他都一一涉猎。他告诉我们,年糕的文化在我们今天如此厚重,主要原因是它从祭祀文化中演变而来,再通过慈孝文化、科举文化等方式逐渐兴盛。

“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中曾记载了古人祭祀所用的两种食物,糗饵和粉糍,前者‘饵’的制作方法,与我们今天年糕的制作就十分相似,由此年糕的雏形便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而年糕‘年年高’的吉祥寓意,在这座因孝亲为重和状元辈出的慈城中,也逐渐成为了当地非常重要的一道美食。”在一副刻有如意、寿星等图案的年糕糕版前,许福军如是说。

图片

慈城人舌尖上的乡愁

慈城年糕软糯细腻的口感,离不开当地种植精良的稻米,也离不开古老的年糕制作工艺。为了更好地传承慈城年糕文化,博物馆的第二章节中,还特设了体验互动区,每周这里都会迎来一次关于年糕的“研学讨论大会”。

图片

慈城年糕博物馆中,馆藏的109个老物件深受孩子追捧。博物馆第二和第三章节中,由各种年糕制作工具围绕搭建的一个老式灶台,和一处实景搭建的老式年糕美食铺,则成了博物馆研学过程中孩子们最爱的两大“显眼包”打卡点。

图片

年糕给了慈城人最长情的陪伴,是几乎所有当地人最鲜活的儿时记忆。在一张黑白的煨年糕片前,馆长许福军道出了他建立这所博物馆的原因。“我想让更多慈城本地人了解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让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能看到工匠技艺的民族表达和国家历史的微观呈现。”

图片

像博物馆中的那句结束语所描述的:“这是一个有记忆的地方,看得见山望得见乡愁。”许福军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人走进他的这间博物馆,去感受记忆里那一抹舌尖上的乡愁。

图片

慈城年糕博物馆

地点:宁波市江北区普济路与新城路交叉路口往西南约60米

预约电话:0574—87165530

周边打卡:慈城古镇、慈城年糕体验馆

图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4)
碧海潮生 · 2023-12-22 09:00 · 浙江嘉兴回复1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嘉兴有粽子博物馆,宁波慈城有年糕博物馆,故乡的美食就是一抹舌尖上的乡愁,了解它的历史,就是传承家乡的风土人情与传统文化,不论走多远、飞多高,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与魂。希望这样的美食博物馆能够越来越多,让如今的孩子明白家乡与祖辈的过往,也让那些从小吃到大的家乡美食为更多的人知晓与喜爱。
潮客_wisay5 · 2023-12-22 03:47 · 浙江衢州回复
有年味的博物馆
潮客_s7tqhq · 2023-12-22 03:20 · 浙江杭州回复
这样的博物馆有点意思诶
潮客_24qwzc · 2023-12-22 02:49 · 浙江杭州回复
第一次听说年糕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