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44公里的苏台高速公路(二期)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项目建设完成对实现桐乡共同富裕,完善江浙省际互联互通、打造“长三角经济圈”综合交通枢纽、助力交通强省强国建设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作为项目占比最大标段,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苏台二期3标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建设目标,秉承“品质工程,匠心智造”的施工理念,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引入智慧建造,全面推进项目高水平建设之路。
务实创新攻难点,打造品质工程
跨长山河大桥是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中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钢箱梁段全长230米,主跨110米,重量总计8800吨,如何横跨长山河是项目建设的一大难点。
因此项目在前期对桥型结构、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在全省率先采用双层钢箱组合梁设计:上层为苏台高速公路,下层为(三环西路)地方道路,实现航道、省道、高速在一座桥梁上“同框”奔跑,不仅满足景观造型、环境保护、集约化用地等要求,也提升了效率,缩短了工期。
作为杭嘉湖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山河河道内来往运输船舶较为繁忙,要确保长山河通航前提下,方能安全施工。面对长山河的通航要求,项目部不仅要直面大跨径桥梁拼装技术难点,还要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无误。
为了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苏台二期3标项目部多次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参建人员都能了解吊装步骤、安全控制的重点、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办法,凝聚合力攻坚克难。
科技建造抓突破,打造智慧工程
梁板预制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石,为了顺应时代数字化转型潮流,项目部积极探索桥梁构件工厂化生产建设模式,全面推进智慧梁厂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建立现代化工程智慧建设管理体系。
苏台二期3标智慧梁厂采用环形布局,设有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区、存梁区等多个功能区,不同分区之间利用移动台座及变频行走控制系统实现互联,通过轨道自动运输至下一生产区域,形成流水化生产线,减少人力成本,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借助AI、物联网、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搭建智慧拌合、智慧机制砂生产等智慧监管系统,对梁厂的进度、质量、安全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监管,强化质量源头和过程管控。
相较于传统梁场,智慧梁场制梁周期从10天缩短为5天,制作时间节约5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智慧赋能”为工程建设注入了“聪明大脑”。
低碳环保促发展,打造绿色工程
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全线位于杭嘉湖平原,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穿流而过,多年的冲积带来肥沃的土地、交织的湖泊,生态环境优良。
在工程建设初期,苏台二期3标就充分考虑选线规划,通过智慧监管与科技创新等方式,最大限度克服地质条件和经济环境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合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此外,苏台二期3标还引入了混凝土零排放设备。相比其他环保设备只能分离石子和混凝土浆液两种材料,这一设备增加了分离沙子,混凝土浆液可直接打回搅拌站重新利用,真正实现了环保零排放。锚定“绿色交通线”目标,以绿色发展助力“美丽浙江”建设,苏台二期3标正沿着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打造一条绿色高速公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交通动能。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