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23·青年批评家日暨新媒体影视视听艺术论坛在杭州召开,该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指导,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文联主办。
来自全国高校影视学院、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中从事新媒体影视视听艺术暨网络文艺研究、评论的代表人士来杭与会。
论坛策划者、杭州师范大学文传学院教授、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烈说,杭州特有的网感体质和长期的网络文艺重镇建设,吸引了全国专家愿意来杭谈谈这个时代新型文艺的问题,为我们正在蓬勃发展的短视频、网络剧、微短剧的产学研及其评价体系建言献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齐伟,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陶冶,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曹启文,浙江省广电集团副总编陈洁,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秦勇,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荣兴,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勋等50余人出席活动。
开幕式上,由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浙江省文联网络文艺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新中心杯”第三届青年创意家·网络文艺评论奖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颁奖仪式。
本届网络文艺评论奖围绕“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两个领域展开评论征文,从百余篇来稿中评出专业组获奖作品14部,学生组获奖作品31部。
夏烈发言。
夏烈介绍了奖项概况及近年来各合作方在网络文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多年来,我们围绕网络文艺的评价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做了几件可圈可点的创新工作:一是全国范围内打响了青年创意家·网络文艺评论奖的专业赛事;二是在2020-2023年间完成了‘新时代十年百部网络文学作品榜单评选活动’;三是主编出版了《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名家论丛》(第一辑);四是即将推出‘年度中国网络剧(微短剧)排行榜’与‘年度短视频作者排行榜’。这些系统性的网络文艺评价体系构建,体现了浙江网络文艺重镇的视野和责任担当。”
陶冶谈人工智能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下午的主题论坛上,卢炜、戴清、齐伟、陶冶等学者分享了他们对当下新媒体视听艺术的发展形势和趋向的前沿思考。论坛首先公布了2023年度新媒体影视视听十大热词,与会专家和青年评论家们贡献了“情动”“共创式生产”“村超”“霸总出海”“微短剧”“中国颜色”“共识传播”“全球文明倡议”“情绪价值”“跨媒介”十个关键词,并由此介入,分析了2023年我们生活现场的网络文艺和大众文化心理,解读了时代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微内容与短潮流”单元,大家围绕一线的新媒体影视视听案例进行了讨论。
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朱荣兴表示,我们迫切需要专业领导的文艺评论对当下琳琅满目的新媒体影视视听作品进行筛选评定,奖优贬劣,从而推动文化艺术新兴领域的全面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