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刷到一个视频,刀郎正用有点伤感的声调演唱《现实常让我无奈》:
“慢慢的慢慢的学会了忍耐,
慢慢的慢慢的学会了释怀。
就算有再多不甘也无力更改,
只能任由命运来摆布安排。”
我想,刀郎演唱这首歌曲,应该有他的切身体会。
从2004年以一首 《2002年的第一场雪》出道 ,刀郎在文艺圈摸爬滖打了多年,虽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却也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蔑视。
这个从西边走来的华夏少年,思想单纯,热爱音乐,却“龙游险滩流落恶地”,在鱼龙混杂、美丑颠倒的文艺圈里苦苦拼搏,他感到很不适应。
终于,在2012年,他决定退隐。
在一次接受鲁豫的采访中,刀郎说:“那一段日子确实非常难过。我自己想想也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拼命打压,让人防不胜防。”
“渐渐了的渐渐的习惯了发呆,
渐渐了的渐渐的习惯了挫败,
多少次也想尝试把人生主宰,
可是残酷现实常让我无奈。”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人生的道路上,刀郎感到人心的险恶,感到心力交瘁。
我想,刀郎选择离开,是感到自己没有力量与那些黑他的人抗争。或许,他心中也不屑与他们抗争。
彼得罗夫斯基说:“通往理想之路从来也不是轻松的。”残酷的现实,让刀郎无奈,“咱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于是,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一去,就是十年。
二
其实,在人生道路上碰到无奈,也不是刀郎一个人。
有人说: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此话不谬。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就会在生活中尝到无奈的滋味。
看看我们的周遭,无奈就像一个影子,始终徘徊在我们的生活中,迟迟不肯离去:
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找工作难而无奈……
在百度上,无奈有两种释义:1、无可奈何:出于无奈。万般无奈。2、用在转折句的开头,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实现上文所说的意图,有“可惜”的意思。比如星期天我们本想去郊游,无奈天不作美,下起雨来,只好作罢了。
刀郎的《现实常让我无奈》,是释意1。意思是无可奈何,万般无奈。用我们南方人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了。
唐。白居易《无可奈何歌》:“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少日往而老日催。”宋代苏舜钦有诗曰:“松竹高无奈,烟岚翠不胜。”这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被坏人诬陷,贬为庶人,流落人间,一生处于报国无门的无奈境地中。
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工作中、生活中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像刀郎那样的无奈,我也尝到过滋味。
记得1968年我上山下乡,由于年轻(刚下乡时17岁),甫从学校出来,就一头扎进了广阔天地。不要说干农活,连为自己烧一顿像样的饭都做不到,经常是饥一餐,饱一顿。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陶渊明笔下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对我来说就是现实中的一个个无奈。
好不容易等来了知识青年上调进厂的名额,生产队里也一致推荐了我。可是,就像某人硬生生把刀郎从十大流行歌手的名单上拉下来一样,我也被大队某位领导硬生生从上调的名单里拉下来,换上了他自己的人。
那一天,当生产队长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的脑子里“轰”的一下就懵了,塞满了委屈、难过、无助、无奈,泪水不由地流了下来。
一个远离亲人、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举目无亲的农村,碰到这种事情,确实感到无奈,感到命运的不公平,感到人心的险恶:
“我没了勇气没了信念没了期待,
一天一天苦度时光看不见未来,
曾几何时的豪情都跌进了尘埃。
再也没有任何力气把生活热爱。
我没了棱角没了高傲没了慷慨,
一年一年数着指头人海中排徊,
就把那些美好的梦深深地掩埋,
任凭一颗沧桑的心随岁月摇摆。”
刀郎的歌词,非常准确地唱出了我当年的心境。
马尔克斯说:“人活一世,没有希望比没有钱更令人沮丧。”
手机上播放的《罗刹海市》。据CFP。
三
当然,既然无奈傍上身,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曾几何时的豪情都跌进了尘埃。再也没有任何力气把生活热爱。”
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
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
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
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
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
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因为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四
而刀郎在无奈面前,虽然选择了退隐,但仍旧没有放弃理想。
这退隐的十年,刀郎虽然离开了文艺圈的中心,却没有离开心爱的音乐。他仍旧潜心音乐创作,一直与自己心爱的音乐为伍。
今年七月,在沉寂十年后,刀郎携《山歌寥哉》归来,一举打破了流行音乐的好几项纪录。他创作的《罗刹海市》,网上点击率超高。
而我在经历了一次次失望和无奈后,仍旧老老实实地在农村干着自己应该干的事。
我曾在《豆腐干的铺垫》一文中写道 :“从此,除了每天繁重的农活外,我常常在晚上拿起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尽管见诸报端的寥若晨星,然而毕竟给‘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农村生活增添了一点色彩。”
经过长长八年艰苦锻练,我终于在1975年上调到工厂当了学徒工。一年后,在粉碎“四人帮”的1976年金秋,我来到浙江日报当了一名记者。1985年,又如愿到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脱产学习,圆了自己心中的大学梦。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人会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像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朋友,如果你此时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就会对你微笑。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