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小哥驿站……杭州部分亚运青年V站变身,主打“便民”

潮新闻 记者 章然 盛锐2023-12-14 06:56全网传播量15.4万
00:00
00:00

杭州进入后亚运时代,亚运遗产如何再利用惠及民生,是市民关切话题之一。

近日,共青团杭州市委牵头打造的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示范阵地亚运青年V站,市民发现它已悄悄变了模样,从赛事时志愿服务点变身为日常生活中便民点继续服务。

12月14日,潮新闻记者沿路走访多个亚运青年V站,看看它们如今模样。

丰瑞南苑小区亚运青年V站亭化身早餐店 章然/摄

营业到十二点,变身包子铺的V站超受欢迎

在萧山盈丰街道丰二社区丰瑞南苑小区,一处小小的亚运青年V站亭化身早餐店。

亭子周围门板上依旧书写着:青年V站,我志愿我快乐等标语,但玻璃窗口上的字体却已焕然一新。改用“文明驿站,早E点。为你精心准备,健康早点。”

肉包2元、紫薯包1.5元、马拉糕2元、麻球1.5元、菜角1.5元,每一个售卖门类被详尽标注了价格。其中鸡蛋灌饼、手抓饼单列一栏,可自主选菜。

价目表 章然/摄

小小亭子空间内,空调、操作台面、保温箱一应俱全。

“早餐时段,亭子里一个工作人员,他是从老年食堂调动过去负责早餐售卖工作。”丰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早餐店里面售卖品类众多,每天早晨从社区老年食堂特意运到青年V站售卖。

手抓饼、馒头是早餐店的爆款产品,为了制作新鲜馒头,亭内配备了电蒸箱,现蒸出炉。“每天至少卖出百来个馒头。”

青年V站变身早餐店,是为了方便周边外来人口,对面学校小朋友没吃早餐,也会来亭子处购买包子馒头,方便快捷又安心。

营业中的V站早餐店 受访者供图

每天营业额在300-400元左右,“主要是为了惠民,经营不是主要目的。”

工作人员表示,早餐店推出后,大家都很欢迎,特别是附近老人、周边外来人口,营业时间也比较长,从早上6点营业到中午12点,“但一般11点多就没什么客人了,有一些小哥晚点来,会买点烧饼走。”

市民前来购买早餐 受访者供图

母婴室、创业小店、小哥驿站,V站变身的多种可能

在萧山信息港小镇附近的青年V站则变身为e港先锋骑手驿站。房间内被布置为雅致温馨的空间,几处桌椅分块摆放,软软布料包裹,方便骑手们歇息。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摄

充电宝、医药箱等便民物品摆放在橱柜上,方便骑手们拿取。

“里面有一些医药箱,有充电宝,免费的WiFi,免费的饮用水,下雨要用到的雨具等。青年V站兼具骑手驿站功能,小镇外卖员出入多,小哥们可以随意进入休息。”信息港小镇工作人员说。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摄

事实上,“亚运期间萧山区共157个亚运青年V站,共114个被保留下来,变成青年V站。”萧山区团委副书记徐凯达说,青年V站,不止是志愿服务的阵地,也鼓励属地街道社区“一站一策”,结合需求,把青年V站变成青年创业或基层治理空间。

在萧山宁围街道红岭社区,青年V站成为大学生们售卖劳动作物的场地,所得会全部捐给红十字会。在萧山瓜沥的青年V站则变成母婴室。萧山城厢街道白马湖社区的青年V站变成“一日店长”所在地,鼓励周边居民青年创业,“类似于跳蚤市场,气氛很好的。”徐凯达说。

后续,萧山区团委将继续推动青年V站站点利用率,为市民提供暖心服务。

将有65%以上的站点继续保留,化身成为常态化城市志愿服务阵地

全市的情况如何?

潮新闻记者从共青团杭州市委志愿者指导中心了解到,亚运期间,521个以湖山绿和虹韵紫为主色调的亚运青年V站,为国内外嘉宾游客和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热情专业的服务,彰显了“亚运之城”的温度。

赛会结束后,亚运青年V站并没有结束它的使命。

在综合考虑站点区位、人流量、服务需求、站体状态等方面,除部分由原有的核酸小屋转化站点外,将有65%以上的站点继续保留,化身为“青年V站”成为共青团统筹的常态化城市志愿服务的阵地,持续服务市民游客。

据悉,常态化V站形象标识的统一和规范正在积极谋划中,后续将按照‘1+N’的模式深化青年V站运行管理。其中,“1”指的是各级团组织主导,“N”指的是多组织联合承接服务,比如,以公益社会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鼓励站点周边的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助推站点服务保障。

共青团杭州市委志愿者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希望以V站为载体,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V站、了解志愿、参与志愿、爱上志愿,为城市更美好贡献青春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