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异地求医的他们有了暂时的“家”:谢谢,让我们喘口气

潮新闻 记者 章然 梁亮 通讯员 祝姚玲2023-12-13 10:57全网传播量140.2万
00:00
00:00

“一菜一汤,孩子吃得饱。”从江西赣州来杭州求医的吴大姐从厨房里端出一盘玉米炒肉,转身进房替10岁女儿成成套上大花棉鞋,扶她到餐桌前。

同处一个屋檐下,陕西安康的李阿姨看着成成有点羡慕:“我孙女还有点感染,2岁孩子化疗头发掉没了,你孩子头发真黑真多。”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护佑童馨·邻安小家内,四个异乡来给孩子治病的家庭组成了暂时的“住房搭子”,同吃同住,费用全免。每个家庭拥有独立的房间,家长可在公共厨房烹饪菜肴,方便照顾他们病中的孩子。

这是浙大儿院针对异地就医的困难家庭推出的一项温暖举措,患者家属申请批准后,可免费入住距离医院5分钟脚程的小区7-14天。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梁亮 摄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梁亮 摄

第一批入住的家庭已经感受到杭州给的温暖:楼下买菜楼上做饭,送饭去医院5分钟,“室友”们彼此支撑,相互鼓劲。

12月13日,大降温来临前,潮新闻记者走进位于滨江长河街道钱潮建业社区的护佑童馨·邻安小家。

是病友也是“室友”

吴大姐赖先生一家住在护佑童馨·邻安小家已一周。

他们带着10岁女儿成成从江西来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滨江园区看病,之前两夫妻将就在医院的陪护椅上,“晚上两口子轮流睡”。

这种睡法不舒服,但省钱。

在医院陪护女儿的日子里,赖先生和吴大姐晚上陪护,白天焦虑,孩子盆腔内肿瘤手术后,流组织液,断断续续十多天,伤口仍未长好。

聊天中,赖先生眉头一直紧锁。

坐在旁边的李阿姨安慰他,“你女儿快好了,她能吃得下饭,我孙女啥都吃不下。”

成成进入病后护理阶段,李阿姨两岁的孙女还处于抗击病魔的关键期。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梁亮 摄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梁亮 摄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梁亮 摄

李阿姨同样入住小家快一周,但她才知道赖先生姓赖。“我们不是不聊天,每天开口闭口都是孩子的病情,都忘记问彼此姓名了。”

孙女在浙大儿院做化疗,儿媳妇在医院陪护,李阿姨负责餐点送饭。

每每看一次术后护理中的成成,李阿姨心情都会好一点:“总觉得获得一些信心。他们能好,我们家孩子一定也能行。”

社区里挖出来的“邻安小家”

住进这个小家前,李阿姨在杭州租过房子。

“我来杭州三个月了,听人介绍租的房子,离医院太远,坐车过来要半个小时。”为了省事,李阿姨送饭后会直接歇在医院。

“以前送次饭很累的,现在不一样了,住小家,送饭过去五分钟。”李阿姨说,有时候身体撑不住了,还能回小家歇一歇。

小家分为四个房间,一个公共厨房,2个卫生间,客厅里放着冰箱、餐桌必需品,房间内床、桌、橱柜一应俱全,阳台升降晾衣杆能晾晒日常衣物,楼下是生活超市、国慷大药房、健身房,大门口悬挂了护佑童馨·邻安小家标识,电梯里是社区老年食堂开业通知。

“人很多,味道也不错。”李阿姨曾去吃过几次。

这一切让她都很感激。

在公共厨房做饭的吴大姐不怎么说话,同样不掩饰住进小家的开心。

她正给女儿做玉米炒肉。

“楼下就是菜场,我早上下去买的菜,中午给孩子做一菜一汤。成成胃口好,一菜一汤全吃得完。”

吴大姐说,有个地方可以短暂住上这么一两周,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已经是很感激了。“我老公刚带着成成去社区医院做了血常规。走过去一点点路,还不用排队。”

“‘护佑童馨•邻安项目’,就是想让异地来杭看病的家庭,能够感受到杭州的温暖。” 浙大儿院医务社工部副主任沈美萍说。

作为国内实力一流的儿童医院,浙大儿院的病人一直来自全国各地。沈美萍说,“我们每年门诊量在300多万人次,最高的日门诊量在1.7万人次。这些患者中外地患者占比很高,有约50%来自杭州市外,约1/6来自省外。”

与病魔的战斗绝不是三五天的事,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短肠综合征等疾病。很多外地前来就医的患儿家属因为人生地不熟、经济压力等原因,常常很难一下子解决住宿的问题,有时候医院的过道、座椅都成了他们“凑合一下”的休息地。

“肿瘤患儿诊疗周期长,医院的床位十分紧张,比如今天安排了出院,后天需要到医院复查,对于异地就医的患儿和家属来说,这很不方便,来回奔波。”浙大儿院肿瘤外科护士长吕丹尼见过不少这样的家长,几天时间奔波就身心俱疲。

小家的出现,让这些手忙脚乱的家长暂时喘口气。

后期预计将再提供12-15个房间

2023年7月,“护佑童馨•邻安项目”初见雏形,在浙江省、市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浙大儿院携手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共同开始了项目的推进与落地,最终确定了杭州市长河街道钱潮建业社区作为样本社区进行试点推广。

第一个试点是起步,社区内的一套四居室被改造成了第一个温馨的“小家”,可以同时为4个家庭提供临时住所。

“社区里0-3岁托幼中心、健身房以及慈善服务中心等诸多资源都向患儿及家属开放,比如在社区的邻里中心食堂,他们可以享受和社区内部居民同样的价格。”

沈美萍介绍,医院将与社区通力合作,继续寻觅合适的房源,在3个月内,打造12-15个房间,为更多异地来杭的大病家庭减轻后顾之忧。计划一年内直接服务100例患儿及其家庭,间接覆盖500个家庭。此外,为给家长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社会工作服务,基金会还聘请了专业医务社工为每个家庭服务。

沈美萍还透露,除了提供临时的免费住宿外,日后项目还将逐步扩展,为大病家庭提供康复护理指导、营养指导、康养机构转介、安宁疗护转介、心理危机干预、照护者喘息、病友朋辈分享、家属课堂、疾病知识科普等,形成一个覆盖就诊生命周期的社会支持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余生可期 · 2023-12-13 11:42 · 浙江杭州回复1
异地求医本来就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这样的“家”真的是雪中送炭。
潮新闻小编 · 2023-12-13 12:02回复
这样的“家”让病患家庭在冬日里感受到特别的温暖❤
WJYi · 2023-12-13 11:42 · 浙江丽水回复1
在善意的帮助中,每个普通人都如星辰,微小但释放着光芒
潮新闻小编 · 2023-12-13 12:04回复
帮忙与互助汇聚的微光,浩如星辰,照耀众生
潮客_wpn75n · 2023-12-13 11:31 · 安徽合肥回复1
谢谢,让这些病人家庭喘口气!这个医院的做法太让人感动了!为它点赞👍👍
潮新闻小编 · 2023-12-13 12:09回复
为医院点赞,祝病患早日康复,也希望更多这样的临时住所,善待异地就医的人们❤
最新评论(66)
潮_ys · 2023-12-15 15:43 · 浙江丽水回复
善意的帮助点亮了他人的心,雪中送炭值得点赞
潮客_26a388 · 2023-12-15 14:33 · 浙江丽水回复
异地求医,被帮助,就像在雪地里,被别人送炭,都是一样温暖人心。
潮客_2jayrs · 2023-12-14 13:53 · 浙江丽水回复
带娃异地求医的他们有了暂时的“家”,这是一个非常温暖和感人的故事。这个“家”不仅仅是一个住宿的地方,更是一个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的地方。在这个“家”里,他们可以暂时放下心中的焦虑和担忧,享受片刻的宁静和安详。
潮客_26dai7 · 2023-12-14 12:05 · 浙江丽水回复
善意的帮助点亮了他人的心,雪中送炭,关怀彼此
我是神里绫华的狗 · 2023-12-14 09:22 · 浙江温州回复
希望病人都能战胜病魔
zyzha · 2023-12-14 09:08 · 浙江丽水回复
邻安小家让这些人感受到了温暖,让这些异地治疗的病人生活的更便利
潮客_wpejv7 · 2023-12-14 08:17 · 浙江丽水回复
雪中送炭,共建美好社会
潮客_27udnb · 2023-12-14 06:45 · 浙江金华回复
一个小小的举动。温暖的不只是一个家庭。👍👍👍👊👊👊
潮客_2k7xcf · 2023-12-14 03:30 · 浙江丽水回复
一菜一汤 看起来好像不是很丰富 但是对没有饭吃的人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潮客_w4srba · 2023-12-14 02:57 · 浙江宁波回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素颜的痛 · 2023-12-14 02:56 · 浙江丽水回复
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对于异地治疗本来就很麻烦特别是某些特殊情况需要立刻就医。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