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眼睛下面有颗东西,十年前只有绿豆般大小,现在已成了鸽子蛋那么大,不仅影响美观,触碰时还有点难受。”
45岁的张先生(化名)在得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皮肤科专家每周五都会到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坐诊,便特意赶来看看。
望江中心外科医生联合市三医院皮肤科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决定将“小疙瘩”手术切除,并将病理做相关检测。
病理报告提示为“粘液性癌”,所幸发现及时,手术已将病变部位完全切除,张先生之后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图片由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长在皮肤表面的肿块平时很容易发现,如各种痣、突出皮肤表面囊肿(粉瘤)、血管瘤等,但皮肤深处的肿块往往不易察觉,基本都是无意间摸到的。”望江中心外科医生徐乐诗介绍,就体表肿瘤而言,各个年龄段人群都会中招,但不同的浅表肿瘤,有一定规律可循。
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越大,通常大于五公分以上的肿块,恶性程度较高,肿块位置、形状、发展时间、活动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有的肿块生长迅速,呈菜花状或呈凹凸不平的结节状,质地较硬,位置固定,不易推动等,此时就要特别注意。
此外,在发现肿块时,若同时还有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热、全身无力、饭量明显减少、短期明显消瘦等,请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