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风貌亮新篇④丨象山:奋力打造滨海大花园 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潮新闻 通讯员 曹琳 朱文海2023-12-13 03:49全网传播量2862
00:00
00:00

大目湾(亚帆)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鸟瞰

你知道吗?1933年,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剧组曾到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拍摄电影《渔光曲》外景,停留时间有一个多月,石浦人民为纪念这位著名作曲家,于1990年设立聂耳像,后来还建了聂耳公园,该公园作为石浦镇重要城市节点之一,承载了一代石浦人的集体记忆。

近日,作为石浦渔港古城传统风貌区建设项目之一,改造后的聂耳公园投用,总面积4800多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化和硬质铺装提升,廊架、凉亭、栏杆等设施改造,增设了LOGO景墙、特色座椅和景观灯具等,已经成为居民和游客休憩观景、漫步娱乐的好去处。

这两年,象山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禀赋,坚持“山海万象、整体大美、象山气质”定位,持续推进风貌样板区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创新构建“1234”体系,全域化促进城乡风貌提升蝶变,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新实践。

目前,象山已累计创建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项目8个,获评省级样板3个,省级共富风貌游线1条。

西沪港环港绿岛

构建大美“一环”

象山以风貌样板区创建为抓手,以县域四大海岸为切入,打造形成“扬帆亚运展示带、潮隐海山共富带、斑斓海岸活力带、渔光之城风韵带”等城乡风貌集成展示片区,渐进化、梯度化、整体化塑造“环象海岸风情带”,试点项目已涉及全县近八成镇乡(街道)、近四成行政村,受益人数超12万人。

当地打破风貌区边界,全面落实建筑风貌管理规定,大力实施入口门户、主要节点、村镇界面、路域环境整治,以及服务配套建设项目,发散整合全县“山海港城镇村”美丽资源,全域推动风貌整治提升。

蟹钳港山海问道观景台

突破城乡“二元”

聚焦各片区基底优势、人文底蕴,象山着力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深入开展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美丽城镇、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海上两山之路风景道等建设行动,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更新建设。

同时,象山通过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创新“飞地抱团”“村社结对”“统建联营”等模式,促进村民创收增收。

此外,当地还开通了“扬帆亚运”共富风貌游线,创新“定制公交+体验旅游”模式,串联东海岸城乡资源,面向全市集中展示“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百里银滩、十分海鲜、一曲渔光”的象山特色风貌,进一步强化市县间、区县间融合互动。

亚帆中心夜景

提升群众“三感”

象山健全公共服务,增进群众幸福感,以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建设为抓手,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需求,实现了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服务全覆盖。

当地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进海洋运动、户外露营等新业态开发,促进精品民宿、“农文旅”休闲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1500余个,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路径,促进共同富裕,提高群众获得感。

值得关注的是,象山充分挖掘和保护风貌区非遗文化,突出“海洋味、年轻态、未来感”,陆续开展了“青年与海创新创业大会”“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艺术生活节”“滩涂节”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强化群众认同感。

西海岸花间咖

统筹运用“四法”

当地还运用“加减乘除”解题,形成风貌整治提升的“象山思路”。

首先是做基础设施之“加法”。在提升主要道路品质上,象山在自然风貌优越的区域适当打造步道、驿站、观景台等配套服务设施,以期更好地贴近自然、展示自然,目前已提升改造景观大道、滨水公路等交通廊道超30公里。

接着是做环境整治之“减法”。象山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临时堆放、空中缆线等问题,推动17个村庄立面整治,以“清除、归并、更新”分类处置法完成城乡公共空间标牌线杆专项整治,减少标牌约3200件。

大目湾中心绿地夜景

然后是做数智赋能之“乘法”。当地通过未来社区等建设强化“服务+治理”,并上线“风貌万象”导览系统,打造“可游、可赏、可感”的城乡风貌新体验。

最后是做生态治理之“除法”。象山全域推进海岸带综合保护,落实边坡治理、绿化提升,闭环整改尾水排放、非法岸线侵占等问题,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

(本文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相关专题
宁波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