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首播,为何从《秦汉》开始讲述

    潮新闻 记者 马黎 郭楠2023-12-10 01:08全网传播量1.8万
    00:00
    00:00

    12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SMG倾力打造、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和百视TV联合出品,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首播。

    纪录片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最新发现,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程和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故事,深入挖掘考古遗址和文物遗存所蕴含的中国哲思、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从历史的长镜头中探寻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和内生动力。

    作为一部“考古写史”的纪录片,《何以中国》邀请到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担任学术总顾问,并集结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考古领域的上百位考古学家组成最强专家团队。

    自2021年春天启动拍摄以来,摄制团队跋涉近500天,走过全国230余个考古遗址和博物馆实景拍摄。“崇龙尚玉”红山文化遗址、“文明圣地”良渚遗址、“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商邑翼翼”殷墟遗址、“古蜀之光”三星堆遗址……创作组梳理学术资料共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依据扎实、多学科的考古研究成果,在历史场景拍摄阶段共复原叙事场景220处、服装2268套、饰品1500件、道具3600余件。

    很多看了第一集的人有点疑惑,为什么第一集是秦汉,而不是良渚文明,或者更早的旧石器时代?

    这部纪录片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倒叙手法——还不是单纯时间线的倒叙,它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与文化审美,开始五湖四海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纪录片共八集,分别是《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

    总导演干超这样阐述《何以中国》创作的四层旨归:“考古写史,首次以考古引领,实证早期文明国家中国的发源和发展;透物见人,以大量的考古成果和文物组合,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先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连接现实,以严谨负责的治学精神,回答中国何以为今日中国的内在逻辑和动力;视听创造,创新纪录片的视听语言,使节目各部分都具备长尾的档案价值。”

    昨晚播出的第一集《秦汉》里,就有几处“考古写史”的实证案例。比如大众熟悉的睡虎地秦简,对秦律的补充能帮助今人增进对秦国制度的了解;又如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木牍中有《论语》的断篇,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版本。

    至于影视化叙事,第一集出现了胡歌,他扮演在悬泉置任职了18年的啬夫弘。

    胡歌自己也发了微博给纪录片做预告:

    “透物见人”,是这部纪录片另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从故纸堆、遗迹丛、考古现场推演出历史的细节,见到文物背后的人与社会及其演进的历程。透过“人”的塑造,来与今天的观众建立情感连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理解“何以中国”。

    具体来说,片中以大量的考古成果和文物组合,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出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古代。区别于博物馆里的一般展陈,《何以中国》专题片拍摄中按照考古学考证将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按其所处时代的礼制、场景摆放,还原它们在历史深处曾经的位置与功能;又与专业演员与摄制组复刻的道具“合作”,再现古代社会风貌。

    其实,从胡歌这一身装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部纪录片“考古实证”的拍摄方式。这一场出现的所有元素,无一处无来处——毛笔、研磨石、书刀、悬泉置汉简、西汉陶俑造型、西安茅坡邮电学院陶俑红色头巾、帽子的系带方式、悬泉置出土的鞋和袜,甚至悬挂的小印章,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文物和图像。

    《秦汉》以时间为线索,以出土文物、考古遗址所反映的历史样貌为依托,从使臣、将军、和亲公主、普通士兵的不同视角及人物故事出发,讲述秦汉大一统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各领域的实现。

    对“考古写史”更为直接的表现,自第二集起不断丰富。

    比如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建造了仪式“圣地”牛河梁遗址群,良渚文化建造了大型都邑、大型水利工程,社会发展阶段达到早期国家水平。这些在以往以黄河流域为叙事中心的古史记载中少有涉及,是考古发现、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出更丰富、更精彩、也更为波澜壮阔的文明历程。

    该片学术总制片人秦岭表示,纪录片拥有严谨与亲切的一体两面,既能把万年时空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流转脉络厘清,又能让观众走进历史,感悟到“每一个过去都与今天有关,每一个古人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正如她所言:“‘何以中国’是今天我们所有人正在实践、甚至在创造的一件事情。”

    相关专题
    馆够:各大展馆带你逛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