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9日,2023年全球市长论坛在广州举行,国内外众多嘉宾、学者建言城市与全球化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4年多以来,三地共同努力,推动数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高效利用和流动,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正稳步推进。
论坛期间,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就“湾区和都市群协同发展”话题,接受了潮新闻记者的专访。他提出“认知城市群”概念,即考虑在当前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有效的城市治理。
梁海明在论坛发言。潮新闻记者 石潇俊 摄
今年3月和9月,《粤港共建智慧城市群合作协议》《粤澳共建智慧城市群合作协议》陆续签署,粤港澳三地在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和应用创新等方面继续发力,共建智慧城市群。
今年11月,“湾事通”小程序正式上线,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出行、通关、通讯、支付、求职、养老、医疗、教育、旅行等场景,都可以实现在小程序里一站式办理。
梁海明高度肯定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取得的进展:“像我这样经常在大湾区通勤,每天都享受着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对于我而言,大湾区就像我的家,不管去哪个城市,都很熟悉,都能见到家人、同学、校友和朋友们。”
他进一步表示,建设智慧城市群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若要引领未来发展,需要有更前瞻的国际视野,不能仅限于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群,而是应该更进一步打造成为全球首个认知城市群。
在梁海明看来,发展认知城市群,一方面体现在为政府和民众创造信息共享、互相协作的双向环境,促使城市群主动向民众提供服务,尤其是自主决定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认知城市群将发挥民众智慧,后者可以成为城市规划的直接参与者。
例如,在认知城市群中,民众可以向交通网络、能源使用等城市系统提供信息,以使这些系统更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在智慧银行、科技人才聚居地等领域深耕,如此将有助于推动大湾区成为新时期世界“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典范。
为此,梁海明还例子说明,科研水平甚高、培育大量优秀创新人才的法国,却因法规、语言和货币等未能与国际接轨,导致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欠缺,常常沦为他国“嫁衣”,由法国人创办的Criteo、Scality和eBay等国际性科技公司,纷纷远赴他国上市并落地生根,反而无力推动法国本土的创新经济。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区内并不缺资金,但要进一步做强科技、金融、宜居等优势,吸引更多企业与个人前往粤港澳大湾区,在认知城市群和移动支付系统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以及共同培育相关人才,对内充实发展认知城市群的科研力量,对外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梁海明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