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纪委监委把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围绕项目落地、惠企政策措施落实等涉企服务各环节开展专项监督,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及其背后腐败问题。县纪检监察干部在项目现场了解情况。刘琳玲 摄
日前,常山县纪委监委通报了4个在公职人员违规借贷专项治理“回头看”中查处的反面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全县6000余名公职人员在政商交往中守好原则底线。
“以职权或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是此次专项治理‘回头看’的目标指向,我们做到了公职人员全覆盖。”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常山县持之以恒抓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实践的举措之一。此前,省委巡视反馈时指出该县开展的领导干部违规借贷专项治理工作不深入不彻底。问题反馈后,常山县委高度重视,切实把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求主体责任单位坚决做到真改实改、全面彻底。
为此,常山县纪委监委迅速启动“纪巡”联动机制,把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为整改工作切入点,严查打着借贷幌子进行利益输送、变相行贿受贿等行为,治理不良政商关系,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整改过程中,该县纪委监委向全县县管干部发放《温馨提醒单》587份,推动全县各级机关部门自行开展集中学习,进一步明晰违规借贷的情形以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要求。同时,通过全面自查、开门接访、专项起底等方式集中整治党员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组织全县公职人员进行自查自纠,主要查找以本人、亲属或他人名义,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高息出借资金或者无息、低息向他人借款;与管理服务对象进行资金借贷,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等5类问题。为确保自查不走形式,该县纪委监委对各单位上报的自查结果,分系统分领域按比例选取部分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干部,核查相关资金往来情况,对发现瞒报漏报、拒不整改或仍顶风违纪的,从严从重处理。
“我们坚持开门接访,通过畅通线上和线下举报渠道,让违规民间借贷问题无处遁形。”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在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的同时,还结合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一线走访,广泛收集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已研判摸排涉及政商关系相关问题线索15条。在深入调研、探明病灶、会商研判的基础上出台具体工作方案,精准施策、系统施治,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5人。
常山县纪委监委将“听企声”作为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依托“入企廉络员”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和蹲点联络等方式,一线听取企业意见诉求、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收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以有力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图为该县“入企廉络员”在浙江云泰纺织有限公司了解相关情况。郑文秀 摄
在做好点上问题整改的同时,常山县委紧紧围绕省、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决策部署,进一步迭代服务企业机制,推出营商环境“一切为了U”十二条硬举措、开展“常青驻企 四个一”行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修改完善涉企补助相关机制,全面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五大环境,为县域企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助力打造“一切为了U”营商环境品牌。同时,纪委监委以“谏言卡”开通政企直通车,聚焦行政审批、政策落实、监管执法、跟踪服务等重点环节,企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码上反映”,精准化跟进监督执纪。
为推动政企同向发力,常山县委还出台《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行为 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分工落实方案》,从12个方面明确牵头单位工作职责,推动政商关系负面清单“三十条”要求落实落地。联动县工商联等相关职能部门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与建设清廉民企贯通起来,制定出台《常山县清廉民企建设“双清五廉十好”实施方案》,引导党员干部、民营企业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