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汤义波主演的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剧目。中国戏剧节是我国戏剧艺术的盛会。他很兴奋,“这是我们义乌婺剧团建团70年来第一次。”
今年3月,汤义波还凭借婺剧《打金砖》折桂,拿下第六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这出戏虽然移植自京剧,但也是一出传统剧。
《打金砖》
《打金砖》里表演“僵尸跳”
《打金砖》里表演“僵尸跳”
新编戏、传统剧,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这是一名“老戏骨”的基本功——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一级演员汤义波,自从艺以来,在舞台上演活过40多个角色。
“老戏骨”是怎么炼成的?
生于70末的汤义波,在戏校就铆足了劲,上午加练,晚上加练,周末还是加练。“很苦,很累,很枯燥,这是咬牙才得以坚持下来的。”
毕业后,他进一个民营剧团实习,演出特别多,不管什么角色,小生、老生、武生,包括小花脸,那儿缺了就顶上。那一年,汤义波10个月没回过家,全在外头跑戏,也是那一年,他迅速成长。
“也许是刚刚正儿八经踏上舞台,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没什么是不能去尝试的,就算在人物角色上的挖掘不一定非常到位,但也是一种积累。”不给自己设限的汤义波,凭着与生俱来的“义乌精神”,在自己的初舞台上闯荡。
今年,有一个婺剧下乡的后台短视频在网络上红了一把,那里面一个带着一脸全妆的男演员正在抢妆,额头冒的汗粒粒分明——没错,这个人就是汤义波。
当时是夏天,他演《闹九江》里的张定边,这个角色最里面要穿一件水衣,再套一件纯棉花做的胖袄,以防止汗渗出来破坏到服装,最后才披上蟒袍或者大靠。
《闹九江》
《闹九江》里饰张定边
“其实我们年年这么演。”汤义波觉得很平常,婺剧在八婺大地有着很扎实的群众基础,一年里有几个月都在送戏下乡,一个村一个村跑过来,早年大伙儿都还打着铺盖,晚上睡在村祠堂里。
演的最多的一年,汤义波记得,仅一个正月里,就演了160多场,两三个月在跑村。
“这么高强度的演出,其实是很难得的锻炼。一天至少两场,相当于在练嗓练体力。”他说,而且每演完一场,“我都会想一想,因为在舞台上的角色不一样,就算角色一样每一场的演绎也不完全相同。那么,今天的这场演出中,我的角色是不是打动了观众?”汤义波觉得,戏曲不是影视剧,不是拍完了就可以休息,必须每天演、每天保持,每一场都是从头来过,更好的表现肯定是下一场。
千锤百炼程式化的传统婺剧要反思,更生活化的现代戏也一样。
《义乌高华》
参加中国戏剧节展演的《义乌高华》是原创的现代戏,以义乌市县委书记谢高华的视角,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一直讲到当下的第六代。这台戏 2020年创排,“这两年下来,已经改了好几稿了,杨小青导演一次又一次给我打磨。”汤义波说,支撑主角谢高华书记的就是不怕艰苦,初心不改,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我最下工夫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情感处理,去理解,去贴近,找到一个又一个细微处,以一种恰到好处的度去表达传递出来。”
汤义波最终把义乌人心目中的好书记演“活”了。
这是一部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新编现代戏。对义乌人来说,这台戏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而且年轻义乌人也很喜欢,看一台戏了解父辈的故事,而且戏一点也不闷,舞台绚丽,故事亲切,“《义乌高华》真的是一票难求”。
在忙完戏剧节的展演以及每年的婺剧下乡之余,汤义波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很重要的“作业”要去完成。
今年,他入选浙江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成为22名舞台精英之一,他选的导师是豫剧大家李树建老师。
《临江会》
几年前,汤义波在杭州剧院看过李树建老师的《程婴救孤》,一下子被吸进去了。他发现“豫剧跟婺剧还是很贴的。”
“我想跟老师学一出他的经典剧目,把豫剧的一些精华吸收到婺剧里。”汤义波笑说,“这跟《打金砖》不一样,这次是豫剧名家亲自点拨你。”
回到多年前,汤义波作为一个还没有什么奖傍身的年轻演员,把当时的京剧《打金砖》“扒”了下来,成为现在婺剧舞台上的一出经典。与“折桂”相比,汤义波觉得这出戏对于他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让我成长最快的戏”。
汤义波是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于魁智老师的这出戏,看完就满义乌找光盘资料,最后在杭州的新华书店里买到了。
如同疯魔了一般,他请不起老师就自学,根据录像把唱词一句句抄下来,请团里的胡奇之老师编曲,自己跟着录像练习一个个动作。
历时4个多月,自编自导的婺剧《打金砖》出炉,结合了婺剧唱腔,又吸取了京剧的表演精华,同时发挥出婺剧唱、念、做、打、翻、摔等独特风格,《打金砖》拿下了当年婺剧节的金奖,也从此成为一个经典的婺剧保留剧目。
汤义波已经跟着人才计划安排的课程,观摩学习了一段时间。他最大感触是,“现在的观众真的跟老一辈不一样了,他们具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和思考能力。”
这一点,他在自己熟悉的婺剧舞台上也有体会——“汤老师,你这个地方的情绪我感觉好像没有转变过来……”汤义波说,观众直接的反馈是特别珍贵的,也是他激励自己的动力之一。
“传统戏剧不是只给老一辈看的,它也可以与时俱进的,也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演出他们想看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望巧